admin @ 06-18 00:05:51   全部文章   0/434

dgmcon【视频】花环之上】环勃朗峰徒步(全) 【雪峰之下-猫在旅途

【视频】花环之上】环勃朗峰徒步(全) 【雪峰之下-猫在旅途


8月30日更新全文完
一.雪山召集令
二.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三. 遗失的美好
四.阳光总在风雨后
五. 返璞归真
===================================
【一】雪山召集令
期待已久,抑或,不期而遇。
阿尔卑斯山,欧洲的屋脊。主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

勃朗群峰位于法国意大利边境线上,4810米的勃朗峰主峰位于法国境内,紧挨着的海拔4751米的卫峰勃朗-库马约位于意大利境内。离此不远的是瑞士边境,数十座4000米以上的山峰都为“瑞士风光”这一概念作着注解。
▼瑞士少女峰

▼画面中间偏左洁白的圆顶才是勃朗峰

法国著名品牌Mont Blanc就是勃朗峰的意思都市天龙,标志的六角白星是勃朗峰的俯瞰,笔尖上有些标注有4810字样的,是勃朗峰的海拔高度。勃朗峰的审美,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进入主流文化视野,这样的文化也已经早已融入高档品牌加以传承,诠释着高贵永恒的精神。

在欧洲的旅行,无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其实在地缘上,都离不开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多瑙河三大主线。我曾经多次自驾于南欧的地中海国家南汇桃花村,以及中欧的多瑙河沿线,自驾行摄是我感知和领略一个目的地风光的主要方式。但我一直没有去触碰阿尔卑斯山,其实我也明白,徒步可能才是领略这片疆域的最好方式,我在等这样的一个时机,以这样的一个方式,去发现阿尔卑斯之美。


阿尔卑斯山是一条贯穿南欧的主山脉,从南法海岸的尼斯附近划出一个圆弧,往东北方向沿着法意边境,瑞意边境,德奥边境,延伸至奥地利中部,把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变成了欧洲的山南地区。登山和转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走峰,后者走谷。登山是运动领域的专业,对于旅行者而言,用转山来领略一个地方的大好河山,要靠谱得多。勃朗群峰,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有着谷地和平原走廊,其间没有特别难以逾越的高海拔垭口,正好可以环绕一圈。于是,环勃朗峰(Tour Du Mont Blanc)的徒步活动应运而生,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徒步线路之一。TMB线路是一个斜的椭圆,长轴为东北西南走向的瑞士仙贝到法国香波谷,短轴就是离勃朗峰核心最近的,西北霞慕尼和东南库马约联线。

雪山小镇霞慕尼Chamonix-Mont-Blanc,以勃朗峰命名。海拔1000多米的小镇,花团锦簇地掩映在勃朗峰下,仰望峰顶3000多米的落差,距离似乎只有几公里的触手可及。霞慕尼是现代登山运动的发源地,很多人冲着这份意义而来,所以TMB环线的起点和终点,一般也都选在这里。我们把霞慕尼作为TMB环线的12点钟位置,对应的意大利侧小镇库马约Courmayeur正好就是6点钟位置,无论顺逆都是一半。3点钟位置在瑞士小镇仙贝Champex,9点钟位置在法国田园香波谷Les Chapieux。
▼霞慕尼Chamonix-Mont-Blanc



▼瑞士小镇仙贝Champex

▼库马约Courmayeur



▼香波谷Les Chapieux

选择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的线路其实都可以,但传统上逆环的人略多。一种认为是,TMB风光最美的一段其实在霞慕尼到Lac Blanc白湖路段,即1点钟位置,把最美的风光留给最后去刺激自己的审美神经不至于疲劳,所以走逆环;另一种认为是,最险要的路段阿尔拜特之窗La Fenêtre d'Arpette也在1-2点钟位,为了先易后难最后去挑战阿尔拜特,于是又是逆环。走逆环的人多了,逆环的路标也比顺环的路标做得更详尽更明显更人性化(主要在意大利路段),走顺时针的人有些抱怨路标看错了吃药。
▼白湖Lac Blanc
我们毕竟不是专业选手,领队Marie给我们制定了顺时针的计划,前面说的阿尔拜特之窗不在我们挑战目标之中。因为这个窗,是属于TMB的支线任务而非主线邓楚涵,我们的主线将在同一时间看到另外的惊喜。TMB主线大约170公里,我们走其中的一半,大约70多公里,同样涵盖了主要的翻山垭口和壮丽景观,很多没有特殊景观而沿公路较近的路段,我们搭车越过。其实正如跑半程马拉松的人一样,虽然难度降低了,他们也是马拉松运动的参与者。我们业余选手,就走走半途TMB,也算是这项活动的成员了。全程徒步主线一般在11天左右dgmcon,我们半车半徒步走6天,至于难度,大家看了文章自己评估。

Marie是一位55岁的TMB注册领队,出生成长在这片遍布美丽风光的山区里,经营着自己的客栈,也用自己对高山的知识技能经验带领更多的人们去认识和欣赏这片大自然的美景。她的工作在夏天是徒步登山,冬天是滑雪,她说她穷其一生都不会离开这片土地,因为这里太美丽也太值得探索了,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天天在山里。

这次同行的32号俱乐部的好几位广州队友,都是平日里经常走徒步越野或者跑长跑的,而我们上海的几个人,都是难得一天走得上一万步的人,有时候还是足不出户。隔行如隔山,开惯了自驾行摄,对于连续多天徒步这件事情,其实是没有概念的。究竟每天走多少平地多少山路?地面状况是台阶还是土路还是大石头?沿途有没有树荫还是暴晒?会不会经过冰雪路面?翻越垭口的时候温差有多少度?如果下大雨了有没有庇护所?每天需要喝多少水,沿途是否有补水?某天强度过大肌肉抽筋了第二天怎么办?这些问题,于我而言是未知数,于某些队友而言,连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知道。

我们就这么无知者无畏地来到了霞慕尼。
【二】无限风光在险峰



霞慕尼,我一直以为是一个瑞士小镇。上面是雪峰,下面是花环。
我们从法国南部的尼斯过来,我觉得法国是那种闲适散漫的地方,每一个小镇都很有自己的特色,但永远不变的就是吃一顿正餐永远需要三个小时。
从尼斯飞日内瓦,只要一个小时,却已经从阳光明媚来到细雨迷蒙,日内瓦机场的室外,空气中有一丝清冷的味道,有人还穿了棉衣。这里是瑞士最繁华的城市,它不是这个国家的首都,却是联合国总部,也是很特别的一片从瑞士疆域伸入法国版图的土地。日内瓦机场有两个出口,一个留在瑞士,一个出往法国,而我们,在进入瑞士的没多久之后就再度回到了法国。
靠近瑞士边境的法国小镇,霞慕尼,雨下得很大。有人为我们未来几天的徒步担忧着,但或许,我没有说话,凭我的经验,雨下掉了,未尝不是好事。TMB的行李运输公司说,不接受旅行箱,只接受旅行包,这不是重量的问题,而是搬运和堆叠的问题。明天我必须去买一个包,郝璐璐能多便宜的就多便宜的,只是不知道这种旅游热门景点,会不会像中国一样,斩客。
听着夜雨入眠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连续的赶路和燥热让我们非常需要一个好好休整的全天去为之后的徒步做储备。一大早的阳光依然催我早醒,太阳把昨夜的雨水蒸腾成山谷间的云雾氤氲,雪峰兀自站在那里。这是西藏?还是瑞士?我一下子回不过神来。由于之前完全没有做过预习,我随手拍的雪山就全部成为了“无名峰”,只知道有缆车拉上去的哪一座是南针峰,却不知道哪里是勃朗峰。

▼这是挂索道的南针峰
▼这里有勃朗峰但我在拍的时候却毫无察觉
▼一般最高的主峰容易出飞碟状旗云,下面图里旗云笼罩间的就是勃朗峰

霞慕尼的繁华让人始料未及,几乎所有户外品牌尽皆荟萃于此,而且摆出的都是精品,全然不像惯常的旅游景点,总是拿鸡肋甚至垃圾过来卖。假设你是毫无准备空手前来,然后灵机一动无中生有地就想去走TMB了,在霞慕尼你完全配得到各个档次适合自己的装备。我还是买到了我需要的托运大包,只要10块钱,质量还很好。这就是我们徒步的模式,每天背着沿途需要的东西上路,然后大包直接运输到下一个旅馆。跟那些背帐篷的人相比我们这叫轻装徒步,但也得是好几公斤的份量,至少两瓶水,雨衣,冲锋衣或者抓绒衣,相机和手机。

霞慕尼的镇中心有一条小河,走过的时候,感觉到透骨的寒意,这是雪山下来的水,几近冰点。走过小河,阳光普照,很轻易地体验了雪山环境里的温差,可能10度或者更多。所以上面我说了,冲锋衣或者抓绒衣,是每天都在身上的物件。
阿尔卑斯山估计是世界上索道缆车最多的地方了,霞慕尼和库马约都有缆车,少女峰有缆车,楚格峰有缆车,然后我们徒步开始的地方La Flégère也有缆车。我估计整个阿尔卑斯缆车的速度都极快,山下的车辆都迅速变成蚂蚁,大约抬升了500米以上,来到了第一个平台。想想那些全程的朋友们邪恶召唤师,他们是不会乘坐任何一条缆车的,而是每一寸土地都要靠自己双脚丈量跨越。我们在这里开始正式的热身运动,副领队Vicki开始展示她的运动才华。能担任领队职能的美女,可想而知绝对不是花瓶,她的职责就是带领队员调整身体状态去适应连续的长距离徒步。V是一个跑者,我们亦步亦趋的拄着双杖,她可以在这样的路上奔跑。TMB之后还有UTMB,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讲明白了就是为了那些专业选手准备的TMB竞速跑山比赛,据说有人23小时干掉了人家走11天的路。



我们再乘一趟缆车,上到了一个在这边算得上一览众山小的地方,隔开一道山谷对面的云雾缭绕。多云间阴的天,不是一个摄影的好天,但绝对是一个徒步的好天。在对面的山峰偶尔可见的时候,Marie给我们解读这里的地理。其实,这里是勃朗峰的最佳观景台之一,我们见到了几秒钟的勃朗峰像个雪包子然后又躲起来了,这个季节和大西藏的山区差不多,都属于雨季刚过,并不是看山的最佳季节。阿尔卑斯山在我们地球上是一座年轻的山脉,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撞击后隆起的岩层在今天看来依然每年在上涨,或许只是几公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比对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古老几十万年,人生沧海一瞬,几十万年和几亿年,在我们看来,都相当于无穷大农家仙犬。
▼中间那个露了几秒钟的白顶就是勃朗峰





从这个观景平台正式开始我们的徒步行走,应该还是挺有意义的。我厌恶没有风景的体能挑战,所以正是因为无上的风光,让我参与了这次长距离的徒步活动,让我自己的规则和这个陌生的领域有了很好的接轨。今天的风景点除了这个观景台,还有Lac Blanc白湖,音译为勃朗湖。每天我们都是前段向上,后段向下,中午在比较高的地方休息,而白湖就是今天比较高的地方。
勃朗峰附近群峰的海拔基本在4000米以上,霞慕尼海拔1000米,白湖海拔接近2500米。亚丁群峰海拔在6000米左右,起步点亚丁村在4000米左右,五色海海拔接近5000米。这是一个大致可比的数据,我们在相对偏低的海拔,做出相对较大的抬升,去造访一座主峰之下1000多米的高山海子。一路以爬升为主,路况以砂石为主,沿途山色秀丽,足以激起队友们一片惊叹。那年上五色海的时候,有一段路的坡度是60度向上,我们沿着人走出来的之字形盘上,我觉得那叫做“有些危险”。这次在上下白湖的路段,也有跨不上的陡坡,也有需要人为去走之字形的路段,在真正危险的地方,你却可以在岩石上找到一两块铁制的踏板,在帮助你避免打滑的同时,也告诉你这条路是对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白湖Lac Blanc




我们每天的午餐都会在最高点附近,一般也都是风光最好的地方。白湖原本不在TMB主线上,从TMB路线图上看是红色虚线的支线任务,由于其风光独特,也成为了我们第一天的挑战目标。接近白湖附近,人迹已然多了起来,前面的人还未离开,后面的人已经抵达。从早上缆车站出发到现在,这是第一个遇见的厕所,排队排到门外老远。这里有很多上路第一天的队员,知道沿途几乎没有厕所,严控自己的饮水,不知道他们后几天还能不能挺得住。
午餐都是每个人一人一份自己背上来的,还有我们的副领队一天小哥,背了个巨大无比的包,装了大家共享的那部分食物。纵然如此,他的脚程依然很快,要比大家多跑动很多距离帮助大家拍摄集体照,记录很多珍贵的瞬间。他也是越野跑出身,还特别喜欢攀岩,经常看到一大片光滑的岩壁,便说这爬上去肯定很爽,太吓人了。



▼每天中午在大自然里野餐,若没有暴晒,也没有大雨,应该是一段欢乐时光


▼下午就开始下坡路,居然还有天梯,不过在TMB里面很少这样

白湖很容易让我想到五色海,边上的山坡上能够拍到更好的照片。这样的海拔上,一座不会枯竭的湖,永远是无比亮丽的风景,甚至被奉为神明。历经艰苦攀登上来观赏,是一份人与自然相得益彰的调谐。相比于五色海而言,白湖的2500米算不上什么高海拔,也没有缺氧反应,徒步登山的乐趣要远大于辛苦。大家愉快享用着Marie给大家home-made的沙拉,错以为未来的这几天都如今天上午这般轻松和华丽。
▼Lac de Cheserys,这个湖和Lac Blanc完全不同的风貌



下午的任务是下山,我们将会用将近4个小时去走1200多米海拔的下降通道。古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也分不同的路况,以及你应对不同路况的方法。今天的下山路我们都是本着踩稳每一步的方法,不着急,慢慢走,坡度若是大了,就侧身下。当年从五色海下来,我第一次体会到登山杖的重要性,那些碎石路若不是靠着“四条腿走”,你再当心也会滑跌。这些经验我今天同样用到了刘焕香,每一步都走得很稳,每一步也都走得很辛苦。五色海的那段我认为不安全的砂石路,今天在这里或许延长了很多倍,走到膝盖开始疼痛,然后更多地借用腰和其他部位的力量来分担。



这个路段是北山羊出没的地盘。它们曾经是这片山地的主人,后来被入侵者两脚兽使用武器肆意残杀,直到仅存几百头。有一部分两脚兽觉醒了,觉得自己身为智慧生命,应该为这个地球做些什么,于是这片如今的徒步登山线路被保护起来了,连同这里的环境同方锦城,植被和动物。我们来这里徒步,看山水,看花草,看动物,若是其中历经艰辛,排除万难,看到一头羊都是莫大的欣喜。有人说,看羊,你去动物园看好了,还要花这么多钱,吃这么多苦。其实想想也是噢,既不肯花钱,又不能吃苦的人,确实是可以动物园解决问题的了。



最后大约两个小时的路,大家纷纷出状况,主要集中在膝盖和脚踝。如果不问,就没人说,就算问了,也没人作。这样的团队,是一定能坚持到底的,就看付出的代价是多少的辛苦。下到山底,我们错过了原本可能搭乘到酒店的公共汽车,于是又是半个多小时的下坡路等着我们。Marie掏了一罐消除乳酸,缓解肌肉疼痛的药给大家尝试。这个药,后来也有队友买了很多带着,我没有买,对我而言,乳酸的问题并不如关节的问题来得要紧,我有自己的土兵器,却是真心管用的东西。
【三】遗失的美好

Argentière小镇,从霞慕尼开车只要15分钟,我们从山上走,足足8个多小时。
这里是我们开始徒步后的第一站,其实连1点钟的位置都还不到。小镇上最好的旅馆大概就是三星级的标准了,还不挂星,但好在我们住的就是这个旅馆。那段从山脚下走到小镇上的2公里路,权且就算是剧烈运动以后的放松吧。沿途的田园风光优美,鸟语花香,看着车辆也可以开到这样的地方,我们难免有些怀念驾车的日子。
这个La Couronne旅馆也是TMB固定接待点,白天大家走得都是一样的辛苦,晚上愿意多花钱住舒服点的客人就会来住这些星级标准的旅馆。但这些旅馆毕竟不是整个环线都有的,全程徒步的或者愿意挑战自己各方面吃苦极限的,就会去住几十人一间的小木屋,更彪悍的自然还有全程自己背着帐篷走的,每天还要自己搭建。
作为固定接待点,每天客人都非常多,于是每天大家都吃一样的菜,至于明天换不换,我就不知道了。伙食还是不错的,都有前菜主菜和甜点,可以自己点啤酒。今天还是驴友芯芯的生日,她开了一瓶红酒和大家一起庆祝。大家今天见识了一位特殊的队友,就是芯芯的儿子凡凡,今年只有十岁,却俨然是徒步的老驴了,一直紧跟Marie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因为大家刚刚认识,互相都不知道实力,我只是觉得今天这么撑下来,颇有点艰苦的感觉。膝盖开始疼,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其实,运动伤科是一项大家比较忽视的学问,我这么多年踢球下来,也只能算是久病成良医了。千里追风油是红花油泡了苏丹木的药油,这就是我自己带着的土兵器,每天都在膝盖和脚踝关节上涂搓,对于潜在的伤筋动骨可谓疗效显著。还带了云南白药的膏药,次日就用了这个膏药剪了长条,绕着膝盖的髌骨贴了一个圈,从物理上都有防止膝盖活动过度而扭伤的效果。
第二天早上,领队安排了两台车先开一段公路到两点钟的位置,然后再翻山徒步,今天的目的地是三点钟位置的仙贝Champex。坐车的途中,我们经过了法瑞交界的国境线,这两天的国道和徒步线都靠得比较近。在Col de la Forclaz的地方,从字面上看应该是一个垭口(col),确实汽车在放我们下来以后,就开始了盘山下行的路。这里到仙贝,有两条路,主线是我们会走的黑大蒜,经过Bovine到达仙贝;支线则是著名的阿尔拜特之窗,TMB上冲击难度的路段。这个Bovine究竟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今天会沿着一条以前的河谷走,可能是冰川退化的缘故,沿途的河水已经不复存在。

Bovine是今天的阶段性高点,有一座小木屋,也是TMB沿途主要的Refuge之一,我们在这里午餐。饭后休息,我就开始在边上研究一块描述阿尔卑斯山的景点介绍。我意识到,原来这里是一个接近180度的观景台,虽然海拔不是非常高,却可以直接看周围十几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非常像尼泊尔纳加阔特的地理位置,可以无遮挡眺望喜马拉雅山群峰。甚至,这里看得到阿尔卑斯群峰中地位最显赫的少女峰,直线距离大约百公里左右。今天的天气真好,空气纯净度也高,让人感觉少女峰的存在,也不过就是三十公里的样子,旁边还有艾格峰,就是一个小小的灰三角。
▼Bovine有一个山顶小木屋,而且是一个瑞士雪峰的180度观景台

▼远处画面垂直中线上没有云层遮挡的那座雪峰是少女峰

▼参见示意图

一路下山,我们开始更换走路方式,如果再像昨天那样亦步亦趋,这套膝盖将面临着提早退休的风险。我开始放弃用膝盖去抵抗重力势能,而是学会合理利用势能转化为动能,给自己加速。但一直加速是不可能的,那非要摔死不可,每一步的脚踏地面,都是为了减速,而不是加速。踩得越快,膝盖受力越小,摩擦力生效越大,还记得汽车的ABS刹车为什么安全吗?抱死的刹车是要侧滑的,点刹才是安全的正解。抛弃对滑倒的恐惧,大胆走出自己的节奏以后,我们昨天几个差点把膝盖走废的人,今天全都比预期提早很多到达终点,而且昨天的伤差不多就好了,一点也,不累。
小镇仙贝依山傍水,雪山下的仙贝湖在夕阳的映照下,安详静谧。有人去湖里泡脚,泡腿,泡膝盖,水虽然不到冰冷刺骨温贞菱,但也还算得上透心凉,可以缓解一天徒步的辛劳。有人在湖面泛舟,让人想到博卡拉的费瓦湖,那般纯净那般遁世。其实这里远比博卡拉更适合生活,因为不但静美,还离繁华那么近。






▼一天带着凡凡去划起了桨板
第三天的行程,需要从三点位的仙贝,直接翻到六点位的库马约,这个实在是太可怕了。好在我们是半程徒步,车辆把我们运到四点位费雷峡谷中的半山腰La Fouly,然后徒步上山翻越瑞意边境的大费雷垭口,进入意大利境内。这两天沿途所见各色花草甚多,很多都不知道名字。阿尔卑斯山区,每年适合走TMB的时间也只有6-10月份了,其中7-8两个月最佳。不但气候好,温度好,景观也好,属于这里的花草每年都在这个季节花枝招展,众多的草本植物,开完一季便都谢去,匆匆走完其短暂的生命,来年又是新的枯荣。转山的时候,遇到很多根本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很多是阿尔卑斯山区特有的。我用形色软件识别不出,不知道还有啥办法。
▼这是阿尔卑斯山区特有的植物,在CHAMPEX那里有个植物展览用的标题图就是它,但下大雨那天我们不高兴去看展了。Marie说这个叫Gentiane Pourpre(法文),翻译过来叫紫色龙胆草,虽然我觉得是红色的。



▼这叫Campanule,风铃草

▼看着像雪莲但毫无关系,其实这个植物类似洋蓟Artichoke。


▼这个毛球是葱类植物,具体名字不知道

▼应该是矢车菊
▼应该是天竺葵

▼这个不知道和红景天有没有关系

这些野生花草都非常小,也不大片生长,不会像薰衣草或者菜花那样满目亮色。若不是徒步,我可能很少会去注意这些花,顶多就是为了背景的雪峰凑一个花的前景。就像蜗牛带着人去散步一样,慢下来,人的感官就又会变得细腻。
【四】阳光总在风雨后
昨天晚饭的时候,Marie查了这几天的气象预报,说整周都是好天。但我始终在犹豫要不要把雨衣从背包里取走,毕竟山里的天就是孩子的脸,阴晴不定。今天的垭口比前两天的要更高,是整条环线上著名的大费雷垭口Grand Col Ferret,海拔2537米,这里是瑞士到意大利的分界线(而昨天的博凡垭口只有1987米)。
▼TMB沿途的标识总是特别清楚,这里到大费雷垭口还要3小时

▼后面的雪山就是多朗山

▼她们在沿途发现了蓝莓

从我们在La Fouly出发开始,有一座雪山断断续续时隐时现,就一直在我们右侧。这座雪山叫多朗峰Mont-Dolent,是法意瑞三国交界的唯一雪峰,理论上说三国边境分隔点就是它的峰顶。不过,多朗峰的归属一直有争议,但却并非每个国家都力争其管辖权,反倒是可能在自己国家的地图里,把多朗峰划归其他国家了。由此,我们想到了勃朗峰的归属,当年拿破仑时代是非常强势的,在和意大利的争议中,强行把分界线划在了意大利一边,而勃朗峰就成为完全属于法国的山峰,至于勃朗-库马约这座侧峰,若不是前面的事件,或许连名字也没有。
▼正前方的冰川看起来有点险峻,但好在不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右拐了

▼拐过去又有花丛的暖意
▼一座高山牧场,有新鲜的牛奶


今天的上山路非常之长,以致于来不及到垭口,我们就必须提前找栖息地午餐了。我们边吃饭边和过往的路人打招呼,寒暄一下垭口的天气,有人说,垭口天气不是很好,天气有点阴沉。这里到垭口大约只有20分钟的路了,所以边探讨着问题,也边看到黑云从山巅徐徐蔓延过来。这个速度非常之快,既好也不好,不好的是这个承载着大雨的黑云最多十几分钟便会带来疾风骤雨,而好的是,速度之快,可以减少我们淋雨的时间。大家必须争分夺秒收拾好野餐现场,穿雨衣,上包执杖,保持队形紧凑,迅速朝垭口冲去。这个速度,是因为垭口两边很可能是晴雨两重天,瑞士这边下雨很可能意大利这边就是晴天。
一路顶风上行,雨点开始打在脸上身上,大家都庆幸雨衣没有被清仓。气温迅速下降十五度,这几天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了,好在雨衣不但遮风挡雨,还闷得不行,早上出过的汗,不会迅速蒸发带走体温。一阵疾风骤雨之后,山间开始有溪流的冲刷,我们脚下需要更加谨慎应对新的地貌条件。正当一切都专注于脚下的时候,不知不觉雨竟然停了,就在垭口上。这山里的天气,真是有趣,阳光重新露面,我们的右侧,依然是多朗峰。
原以为这座意义无比重大的垭口,应该有些明显的标记才对,哪怕不像色季拉山口那样漫天的经幡,至少也该有很多玛尼堆什么的——这个玛尼堆并不是中国人或者藏人特有的信仰,第一天在勃朗峰对面的山头上,就有一人多高的玛尼堆——可大费雷垭口却啥也没有,只有一座小小的石柱纪念碑,一边是意大利的I-13,一边是瑞士的S-1931,加上几块路牌,就是这座垭口的一切。


▼记得刚才的冰川吗?现在就在正前方,我们在垭口从右往左过,右边是瑞士,左边是意大利
拍了照开始下撤,黑云再度来袭,而来势较之前更为猛烈,隐隐可见黑云之间有擦枪走火之态。Marie瞬间神情异常严峻,大声呼喊后面的队友,马上下撤,不得有片刻耽搁。我们前队也被她压住,不准提前下撤,原地待命。在我们的旁边,是一座深深的壕沟,有几个老外拿雨衣裹得严严实实地坐在壕沟底下,不知道在干嘛。后面的队员陆陆续续跟上队伍了,Marie却不让我们继续前进,让大家往壕沟里躲,能坐的就坐,不能坐的就趴。壕沟的斜坡确实有点儿陡,平时不觉得,沾了水人就得往下滑,于是我只好用猫式趴在哪儿,发现这个斜坡大概有45度。电闪雷鸣开始了,走在山脊上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从垭口往下走的路确实是这样的一条山脊,Marie说人一定要在一起,要集中,要躲低,这样不会被雷击中。至于为什么集中了就不会击中,我也不知道原理。
就这样四脚着地地猫趴了刻把钟,雷终于停了。已经好几个人换成了猫式,也有好几个人浑身坐湿。手脚已僵,分别缓了好久,才卯足力气爬出壕沟。昨天的步伐练就,今天的下山一片坦途,雨在将近下到半山的时候终于停了,而我们,把后队甩得有点儿远。半山有一座Refuge,可以喝咖啡可以休息,应该也可以住宿。为了躲今天的第三场雷阵雨,我们决定去这里寻求庇护,顺便喝咖啡驱一下适才将要吸入体内的寒气。大家终于聚齐,虽然抱怨这天,但情绪依然高涨。和当地的人交流了一下情况,获知当地气象预报说短时间这雨没法停,我们可能还有一个小时就可以下到山脚停车场,于是继续冒雨下行。
▼躲过了雷雨,下山一片坦途



山脚下,遇到几个冒雨上山的徒步客,心里揣测他们今天肯定翻不过垭口,应该就是到前面的Refuge住宿了。全程徒步的人,今天可能就是从库马约前来,若不能在刚才的Refuge住宿的话,前途未卜啊。我们在山脚下坐上了前往库马约小镇的公共汽车韩志硕,今天大约走了17公里的路,全车人一起欢呼庆祝,我们战胜的已经不再仅仅是疲劳和辛苦,更重要的是我们战胜了恶劣的天气。

库马约小镇的四星级酒店等着我们,洗完澡晃悠出来一看,窗外阳光明媚,眼看着就要日照金山了三都主。虽然觉得气象预报有点儿坑爹,但我们终究是战胜了恶劣天气顺利走下来了。就算没有这连续三场的暴雨,每天都要很多次应对15度以上的温差,山里的天就一直是如此考验人的各方面机能。我已经适应了每天带三四件汗衫,湿了就换,卸包袱休息就晒衣服的节奏了。遇到铁皮屋顶,我把湿衣服往上一搭,眼看着就冒热气,十分钟就彻底烘干又可以穿了。原先可能有人矫情说汗湿过的衣服没有洗过怎么可以再穿,你试试看带12件够不够用?不够用的话就带24件看你嫌不嫌重?路是自己选的,多学会因地制宜,不要矫情,苦是吃得下来的。


之前说拿破仑给法国意大利划边界的时候,强行把勃朗峰划给了法国,因而离勃朗峰很近的那座侧峰,4700多米,就被命名为勃朗-库马约,给了意大利。听上去不公平其实也蛮公平的,因为这个勃朗-库马约几乎就是这片区的第二高峰。霞慕尼是TMB的零点位,库马约是6点位,其联线是这个椭圆的短轴线,非常之近。有人在躲雷时候被吓了个半死下山时候又滑又累潘若瑶,悻悻地说,不走了,我要回霞慕尼。好吧,我们不阻止她,说你从这里上山,翻过去就是霞慕尼了。
然后,我们发现这句话,真不能说。
库马约这里有一条索道,上去是勃朗峰的最佳观景台之一;霞慕尼这里有一条索道,上去是勃朗峰的另一个最佳观景台。可这两个观景台是通的,是通的路易兄弟,是通的,在山顶有另一条缆车把这两个观景台给接了起来。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如果你在Google Map上导航一下,从库马约到霞慕尼,真的给出了一条直线。这是连续几段缆车的换乘,如果不耽误等候的时间,一个小时之内,你就从库马约顺利实现了到霞慕尼的时空挪移。
在离开霞慕尼之前,我们不能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想回家的那个姐姐。
▼从库马约缆车上山鸟瞰云蒸霞蔚


▼从示意图上这座山峰的名字叫Dent Du Geant(4014M)

库马约是一座比霞慕尼更显得有些古老的小镇,很多房屋的样式,都似乎不存在于现今主流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就像那些稀奇古怪的烟囱。







【五】返璞归真
记得中国的著名景区张家界有那么一条玻璃栈道,很多人哭着喊着癞皮狗一般地死在地上不肯走,被家人朋友当牲口一样在玻璃上拖行。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旅游景区模式,为了赚钱,我想尽一切噱头搞遍各种设施,就是把你们人口圈进来,收高价门票;然后进来以后,我景区唯一要做好的就是人不要死在里面;但凡有可能危险的地方,那是“此处严禁进入,违者罚款壹千元”。这是中国模式中所谓的一种成熟。
国外当然也不乏这种全面人工化的开发式景区,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另一种成熟,那就是国家公园模式。无论是美国的黄石公园,还是法意瑞的勃朗峰地区,国家公园都力主少改变自然的本来模样。我告诉你,哪里安全哪里危险,你应该怎样学习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曾经看新闻里看到有人违反黄石公园的明显警示牌,走下台地靠近沸腾的喷泉拍照,结果直接被吞没进了地球母亲的怀抱。我们也看到了在TMB沿线很多陡峭的山体,它给你装了铁制的踏脚,但仅此而已,没有把整条坡道都建成有扶手的台阶。走在满是砾石的河床中,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滑跤,满是大石头的土路,也常常让人走废掉自己的膝盖,但你在这个环境中,更多亲和了大自然,也学到了和各种恶劣地形和恶劣天候的共处技能。
美国很多人马路上摔倒了便控告政府路修得不好(这里不讨论中国的碰瓷问题)青礁慈济宫,喝个咖啡被烫伤了还索赔麦当劳几十万美元。我从来都严重鄙视这些案例,当人们的思维惯性变成了自己所有的失误都可以让别人买单的时候丸尾末广,人类自身的能力已经越来越不配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
走在TMB的这条线路上,你可能滑跌,可能扭伤,可能头撞在树上,可能过小溪栽在水里,也可能因为严重失误在雷暴中站立山脊而直接被闪电打死。但是,当你掌握了知识,当你精神足够专注,你就有避免这一切发生的能力。我们学会了以点刹的方式下山,速度虽快,当自己足够专注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因此而滑倒。上山再累,我们也已经不再需要依靠别人告诉你“还有十分钟马上就到了”来给自己的精神打一针鸡血。坎坷,其实就是这样,你学会不借助外力,学会平常心地淡然面对,它一直在那里,却显得小了。想要回家的那个姐姐后来说,我要爬山甄文焯,回去以后还要爬山。其实山并没有比那天轻松,甚至一天比一天更艰苦,但我们都觉得习惯了也就这样了。



▼勃朗-库马约

从库马约出发后,我们今天要翻越塞涅山口前往法国。一直走在1700到2500米的上升通道上,伴随着迎面奔来的山泉小溪,右侧始终见着勃朗-库马约以及依然笼罩在云里雾里的勃朗主峰。我们变得重新有暇欣赏身边的风光,但温差依然严峻巨大,山谷间时而会有一阵透骨的寒风吹过,离开两三米就又浑然不觉。塞涅山口的“装潢”比大费雷垭口还要简单,连一组黄色的TMB牌子都看不到,在阴雨中毫无拍照的冲动。和前天相比,今天的雨就是连绵地下,没有雷暴,也没有把山溪注满,以致于我们都不需要动用领队的技能指导去应对任何局面。进入法国香波谷后,手机开始没有信号了,这将延续近整整一天。据说,香波谷夏天的三四个月是徒步者的乐园,而在冬天都没有人住,所以电信运营商都不来这里架设基站。
▼前往每年只经营一季的香波谷,这面某小镇的旗帜跟瑞士国旗很像,但就完全不是一回事





Le Nova是香波谷最大的一家高山木屋旅馆,虽然也算是Refuge,但条件比那些三十人间,四十五人间要好太多了,除了房间没有厕所之外,至少三人间四人间都能满足,标间也有。领队说这家旅馆特矫情,不许户外登山鞋上楼,不许9点半以后洗澡,不许房间里吃饭,以前还有一杯开水收多少钱的事情,NO WIFI的字写得跟店招一样大。可这个地方就是他家条件最好,但你也不能说人家店大欺客,只不过他们没法给你们用上“服务意识”。红烧牛肉炖得还挺酥,但转念一想,毕竟上百号客人吃同样的菜,之前没吃完的他们会端进去再炖一遍给后来的客人吃,自也是炖得愈发酥烂了。你在大上海大广州的,可以去投诉他们,可这是大山里,资源就这么有限,你不吃前人没吃完的(好在基本没人会做吃一口扔回去的缺德事),也可以,那就没得吃。第二天见识了气泡占据半个蛋壳的鸡蛋,我终于没有吃下去,回想一下头天晚上的炖牛肉,还是非常的美味。
▼La Nova Refuge


虽然吃了整个行程最难吃的一顿早餐,但毕竟行程将近尾声,很多矫情都早已不复存在。你可以自己不吃,但也不会去抱怨伙食之差,吃是为了保持足够完成任务的体力和精神,人于是也会活得更加本真一些。每天中午吃着Marie给大家准备的沙拉,有时很好吃,也有时不合口胃,就像是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也像是我们走这个行程,每一天其实不知道后一天是辛苦还是轻松,是爬高还是平路,是晴还是雨。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可测,很多人都会害怕这种状态,菜必须自己点好的才吃,艰苦的路最好有人走过一遍告诉他才走。
最后一天直接从Le Nova不乘车就开始爬山,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俯瞰Le Nova就像个小人国,此时的抬升只有大约三四百米。这一天需要一路翻到莱孔塔米娜小镇,一个很多人读不出来只知道叫莱村的地方。莱村也是逆环很多人喜欢的出发点,也有很多人,在莱村这里当天往返爬山锻炼。
▼莱孔塔米娜小镇


这天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虽然是环线,我觉得真有很多本地人只是附近爬山锻炼的,多数日子里Bonjour都占据上风,在意大利的两天明显Ciao要多一些,法国人不爱说英文,所以Say Hello的很多是其他国家来的,也有很多美国人。有人说,前些年这个线路中国人很少,不过今天还真遇到了一些,甚至有一个杭州的家庭,带着小孩全家重装搭帐篷来走全程徒步的,令人钦佩。中国人比较少有大团队来走徒步的,日本人更少基本全是三三俩俩,大部队的亚洲面孔多是韩国人,一路上“阿泥呃塞唷”的声音也很大。TMB这里有这种文化,大家都是奔着同样的目的来的,遵守着同样的规则,所以看到他们也不容易马上联想到把脚翘到前排座椅的韩国大妈。虽然同样是韩国人,走山的和血拼的,毕竟还是两类人,不大会逼到人非要给你地域歧视。


最后一段的长下坡,加之碎石路面,再一次让人感觉到了道路的艰难,或许上坡会更加不适。我有些觉得顺环其实还是挺好的,反正我们不用挑战阿尔拜特之窗。莱村有个小教堂,下午四点半,大家再次在这里集结,有来早的,有来晚的,但这里,我们总共15个人,没人拉下,没人脱队。Marie说,第一天当她看到我们兴高采烈到处拍照的状态下,依然只比计划落后一个小时完成,就很清楚地知道,We will make it. 因为随着对地理、路况、天气、饮食的各方面适应,一天比一天逐渐增加的难度,绝对赶不上我们一天比一天更加强大的能力。法国徒步登山体系是很科学的,我们这个半程徒步的难度和强度级别是3.5窿的组词,最高是5分,差不多就是11天全徒还带上阿尔拜特之窗。当然天气因素则是全然不可控,真要遇到每天都下雨的行程,再低的线路难度级别,也会是极其难走甚至抓狂的。
至于长距离徒步爬山这样的运动真能带给一个人什么,答案千人千面,正如旅行的意义,没有人可以一言以蔽之。有人依然喜爱奔跑,有人依然回家后整天宅在家里不动,我依然喜爱到处开着车摄影。但每个人心中都存下了这几天的回忆,辛苦着亦美好着,默默回到家回到自己原先的生活。唯一变化的是,几年以后,我们中的某人说,再去走一圈勃朗峰吗?我们会又在霞慕尼聚齐,无论是从哪面哪方赶来。


【全篇中有部分图片来自于各位队友,特此鸣谢,以及为32号俱乐部的组织和领队点赞】

关注《猫在旅途》公众号,发1获得总目录
《猫在旅途》系列文章
托斯卡纳,岁月沉淀的温暖
翡冷翠,在红白绿之间纵情迷航
梵蒂冈的一日千年
冰雪下的桃花源
南迦巴瓦的三年之约
半冰半水的幽蓝世界
稻城的原野,亚丁的山
斯里兰卡,不说再见
罗马,永恒的荣耀
一路向西 目眩神迷
蓝色圣岛的行摄笔记
贡嘎,迟来的朝觐
富良野の七月花海
杜城之红色情深
从爱琴海的光辉中走来
春花秋叶看京都
地球的呼吸 · 野性黄石
中土世界纪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