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子【视频】这些有关“水”的解读,他花了几十年去研究-CCTV1开讲啦
马秋子【视频】这些有关“水”的解读,他花了几十年去研究-CCTV1开讲啦
马秋子
水的“咏叹调”
演讲者:王浩
1、水是生命的起源,人体缺水15%可能会丧命。
大家好,我叫王浩,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我们都知道,生命是在水里孕育成的,地球上最早的化石,像三叶虫这些,都是在水里发现的,证明生命是在水里边起源的。所以现在咱们寻找宇宙上的生命,都要看首先这个星球有没有水,或者有没有形成水的物理条件。氢、氧,它们存在不存在,这是寻找生命起源的第一个要素。具体到人呢,生命的产生是在水里边孕育的:羊水。新生儿刚一生出来,他身体的含水量占这个整个体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到了少年,我们说的小孩,这时候他身体的含水量占体重的百分之八十,到了青年、成年人、中年人,他的身体的水分占体重的百分之七十,到了老年人,他这个水分占体重的百分之六十,到了快死的时候,人体的水分呢就只剩百分之五十了。所以说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结束,是一个缓慢的脱水过程。人脱水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你就会感到明显的口渴,身体丧失百分之五的水分,皮肤起褶子,出现幻视、幻听、幻觉,甚至昏迷不醒,失水百分之十五,可能就会丧命。
2、高产出、高效率用水,建设水生态城市文明
所以,水对于人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农业、生活方方面面各处都要水满足发展的需要。用水要讲究高产出高效率。我记得很清楚,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年、第二年,没有水利设施,没有灌溉设施,这时候我们一亩地,撒二十七斤麦种,生产收获多少呢,一百一十斤,产量是很低的。到了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我们连队没有修水利,但是其他连队修水利的时候呢,我们去支援,一块儿修水渠,一块儿打坝、引水,做田间的渠系,这样子灌溉的结果,产量能到四百斤以上,产量翻了三倍到四倍。所以对灌溉,就有了很深的认识。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建设,在全国已经有九万八千座水库,已经有了9.5亿亩的灌溉面积,已经修了几十万公里长的堤防,也建了相当面积的蓄滞洪区,还打了几千万眼地下水机井,要把这些水利设施用起来,就有一个水资源管理、流域管理的问题。要知道每个流域有多少水,有多少地表水,有多少地下水,有多少水是国民经济在岸上可以用,有多少水必须留在水生生态系统里、留在河流湖泊里,作为流域的共同财产,怎么保证每条河流有一个最低限度的生态环境用水过程,这方面,就是水生态城市文明建设。
3、人类活动干扰流域水循环的时空分布
一万年前,河西走廊有一千公里长,它的东口有一条大河叫石羊河。石羊河在仰韶文化时期,从现在的八千五百年前,到一万年前的时候,石羊河流域是一个非常大的湖,有一万六千平方公里。大家也知道,咱们今天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最高水位的时候,有四千平方公里。石羊河这个大湖叫猪野泽,它有一万六千平方公里,有二十五米的水深。
到了西汉的时候,汉武帝派了七万军队,收复了河西走廊,赶走了匈奴,这样子七万军队后勤补给有困难,就地屯田种庄稼,引猪野泽的水灌溉军队的屯田。灌溉了以后,那是干旱区,水分就不再回到河里、湖里,而是直接蒸发上天了,这样子石羊河这个大湖,就缩成原来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了,退化成两个小一点的湖,叫东海泽、西海泽。这时候,水面面积从一万六千平方公里,降到了四千平方公里,由没有人到有七万人。到了唐初这儿就有二十万人,到了唐末就有四十万人,灌溉的更多了,蒸发也更多了,这两个东海泽、西海泽,进一步缩减成了十几个更小的湖泊,水面还有这个原来的十分之一的样子。
到了明代,到了清代,从唐代的四十万人,又增加到了一百万人,灌溉规模更大了,所以十几个小湖,就剩下最后一个湖了,叫青土湖。这时候的水面面积,已经萎缩成原来的一百六十分之一了,到了现在,那个地方,有二百多万人了,最后一个青土湖,引水灌溉也全干了,干了以后呢就抽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位从原来的半米深一米深,一直到了地下三百米深,把地下水也抽光了,现在呢,人就待不下去了。人类活动干扰了流域水循环的时空分布,时空分布的改变减少了这个地方的水分,水分减少,胁迫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退化反过来又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生态建设,为什么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建设“一片天对一片地”的海绵城市,最大程度、多样化地利用水资源。
老子《道德经》里边的一句话,上善若水,就是世间的万物,没有水这个东西这么独特,这么不可替代,这么有用,水是最高的一个境界。水也有两面性,它既有激情的一面,也有温柔的一面,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危害的一面。媒体上经常报道到城市“看海”去,像现在海绵城市的建设,就要防止城市的涝水。
2012年7月21日,北京下了一场接近百年一遇的大水。城区的平均降水量是一百九十毫米,在最深的立交桥下,水深有六米。“7·21”过后,北京加上水利部的专家,及时总结经验,北京市水务局制定了一个三年紧急行动方案,在咱们立交桥盘桥那块,都是一个绿地,在绿地下边挖大口径竖井,把立交桥的积水导入,雨后再抽出、再处理。那么作为对比的是,四年以后差一天,2016年的7月20日,北京又下了同等的一场大雨,城区的平均雨量二百毫米,比那个“7·21”还大一点,可是呢,整个五环以内,几乎没有积水,路面都没有积水,交通是畅行无阻。唯一九十座立交桥,八十六座挖了储水立坑,还有四座没挖的,它的积水2.5米深,还是老样子。所以,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就是地下空间的利用。海绵城市,我提出有三个内涵:第一个下大雨不积涝水;第二个能控制初雨带来的污染负荷;第三个内涵是把暴雨的一部分,转化成资源再利用。中国南方城市还好,北方城市普遍缺水,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控制暴雨的涝水、控制暴雨的污染,还要把暴雨的一部分转化成资源再利用,生态用啊,绿化用啊,扫马路喷水用啊,给它多用途,所以这是三个内涵。三个内涵解决的方法是做一片天对一片地,也是用系统的方法,把这个城市划成几百个小片,每个小片呢,一片天对一片地,就地消化自己天上下来的水。把它温柔的一面,和人类友善的一面,加以最大程度多样化地利用,这就是我们治水的终极理念。
5、水资源的管理需要科技、人才的力量支持。
现代的水问题十分地复杂,它不像数学家,用一支笔、一张纸推演公式,有些很难的猜想就做出来了。它是不确定性的,很难预测得准,需要整一个大团队形成合力来解决。海绵城市的建设、黑臭河流的治理,国家通过的“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我们现在正在为这些事情的落实做科技支撑,还要有一批青年朋友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谢谢各位。
特别提醒:每周六晚22:38,关注CCTV-1《开讲啦》,这样精彩的内容,你值得拥有!
END
-------------------------
◇以上为CCTV-1《开讲啦》独家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也觉得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不错?
请推荐给你身边温暖又可爱的朋友
也可以直接搜索微信【CCTV1kaijiangla】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可以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