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31 00:55:53   全部文章   0/574

马秋子【视频】费玉清唱歌总看天花板,真的只是为了看提词器么?-民歌中国

马秋子【视频】费玉清唱歌总看天花板,真的只是为了看提词器么?-民歌中国

马秋子 民歌中国传承民歌文化·分享民歌作品
视频:费玉清《一剪梅》(歌声飘过30年)
身着西装,神色淡然,不需要华丽的舞台和灯光,他就深情款款地站在那里,轻轻地仰起下巴凝望着。天籁般的嗓音清澈空灵,温暖而略带悲伤,这就是费玉清在舞台上的模样。自出道以来,小哥凭借温和谦逊的台风、深情动人的演唱征服了无数观众。而他让观众印象最深的,却是他唱歌时,那标志性的仰望天空的动作。

费玉清这个标志性的习惯,在引得无数模仿秀竞相“学习”的同时,也让他被无数网友调侃:“到底天花板上有什么,能让你的眼神如此深情?”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流传着几种说法,个个有理有据。今天,民歌君就为大家逐个分析,揭秘真正的答案!
录歌时留下的习惯
网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录音棚里的麦,是从天花板上放下来的。费玉清录歌时,必须仰着头唱歌,后来就改不了了。包括喜欢用脚踩节拍、手抚领带,都变成了他的习惯。

民歌君:即使到了现在,许多录音棚里的麦也是倒吊式。录音棚里的麦之所以“倒吊着”,主要是对环境、情绪和动作都有帮助。歌手唱歌时身体略后仰,头略微抬高,声音才舒展明亮;麦从前方或者上面伸过来,不影响视线,也便于歌手集中注意力。既然歌手都是如此,怎么偏偏费玉清留下了习惯呢?而且费玉清习惯身体前仰而不是向后仰,所以这个说法不成立!
天花板上的提词器
网友:1988年,费玉清还未成名时,在新竹的金昌大厦演出,商家临时要求他翻唱一首邓丽君的歌,但费玉清记不住歌词。场务想了个办法,在商场的天花板上贴了一个电子提词器。费玉清全程抬头边看歌词边唱,使得费玉清表情非常温柔,受到观众热烈追捧,从此费玉清就喜欢上了抬头唱歌。
民歌君:首先要夸奖“场务”的脑洞......然而,费玉清自1973年开始从艺,于1984年获得台湾金钟奖最佳男歌星奖。两年后更是靠《一剪梅》火遍了大江南北,所以不存在1988年还未成名的说法。

费玉清出道几十年来,永远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唱功更是几十年从未退步。此前因为在节目中失误,费玉清还当场打自己耳光道歉,这对歌手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所以记不住歌词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是小概率事件。综上所述,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
辅助动作,拉扯声带
网友:费玉清的歌对气息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因为唱歌时共鸣点处于头腔位置,所以为了借助外力提高喉位,从而利用喉外肌闭合声带。
视频:费玉清(自述原因)
民歌君:这位网友说的太专业了,他的意思通俗来讲就是:“通过辅助动作,拉扯声带让歌唱上去。”不过还是恭喜他接近了最正确的答案。费玉清在一次录制节目时,终于为大家揭秘了原因:原来他早期唱歌时,听别的歌手唱高音,常常担心自己唱不上去。紧张之下,他每次要唱高音时,就情不自禁地抬头身子前仰,高音自然地就上去了,这才是他习惯的由来。
看来,费玉清之所以能几十年如一日,唱功丝毫不减当年,全靠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啊。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歌者的标志性演唱动作呢?不妨一起来说说。^_^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