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17 00:50:52   全部文章   0/351

马秋子【视频】这个中国顶级人才,10年前放弃千万美金突然回国,他的惊天计划要实现了!-政事微刊

马秋子【视频】这个中国顶级人才,10年前放弃千万美金突然回国,他的惊天计划要实现了!-政事微刊

马秋子枕边读史以史为鉴,谈吐不凡

他是中国的顶级人才
全球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
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他是“一身三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10年前
他果断放弃千万美元研究资金
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全职回到国内
一心为公
今天
他主导的惊天计划即将实现
这么彪悍的人生
总是充满着争议
他,就是施一公

1967年5月5日
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
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母
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
分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和北京矿业学院
毕业后
他们又同在河南省电力工业局工作

父亲为他取名“一公”
寄望他一心为公
说起来
名字这东西很奇怪
对人生的发展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或许
这也是施一公成名后
放弃美国国籍而回国效力的因素呢!
1969年
施一公跟随父母下放到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汝南县小郭庄劳动
他的父亲施怀琳
可以说是施一公的偶像
施怀琳在当地
架起一根根用树干削制而成的电线杆
使小郭庄成为附近十多个村庄中
第一个通电的村

为了让家人住得更舒适一些
父亲弄来高粱杆、石灰、黄胶泥
把牛棚装修一新,还隔出好几个小房间
父亲还是个很出色的裁缝,理发师
全村90多口人几乎都来找父亲理发
对施一公影响最大的是
1977年恢复高考
父亲辅导表姐、
表哥、大姐认真复习数理化
给他们讲解方程式、热力学,X、Y、Z……
他当时一点儿都听不懂
但感觉科学真酷
也正是受父亲的良好影响
施一公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是第一名
1985年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
成为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
即使是在众星荟萃的清华园
他仍然秒杀其他同学
年年都名列年级第一
无人能够撼动
老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施一公可不是只知道学习
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据说
他练习过5000到1万米的长跑
在强手如林的清华大学校运动会中
创下竞走项目的纪录

1987年
父亲施怀琳骑自行车时
被一辆出租车撞倒
据报道
因为肇事司机没有筹集到500元押金
施怀琳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不治身亡
施一公回忆道:
有时我很难理解
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麻木不仁的人
多年过去
父亲的身影似乎从没离开过施一公
2015年1月5日
是施怀琳的80岁冥寿
这天
施一公恰好在父亲的出生地杭州开会
他想起父亲
泪流满面写下一句话:
27年来,儿子拼命努力
只怕辜负了您的期望
他也的确没有辜负父亲
成了一名真正的大学霸

1984年
他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
并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
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
获得学士学位
1995年
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
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8年
他在普林斯顿创建了独立实验室
因为研究成果
他被国际蛋白质学会
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
他也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首位华裔学者
2003年
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史上
最年轻的正教授
年仅36岁
4年后
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教授职位
——终身讲席教授
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占了整整一层楼
是全系最大的
学校还资助他购买了500平方米的独栋别墅
还有1英亩的花园
但优厚的待遇并没能改变他惆怅的心情

他说:
每次回国讲学交流或短期访问
飞机落地的一瞬间都特别激动
觉得今后几天会非常激动人心
看到中国的变化、发展,无论城市
还是农村变化都很大
会很激动
但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他还这样说过:
我在普林斯顿大学讲课时很尽责
那时我只是履行一份工作责任
现在讲课时
下面全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
感觉他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我恨不得将平生所学都教给他们

2006年5月
施一公回国参加中国生物物理学年会
其间
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找到他说:
清华急需人才
希望一公回国
在与妻子商量后
施一公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接受了这个邀请
并于2008年回国
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奥斯汀惊呼:
他是我们的明星,我觉得他完全疯了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更是极力挽留他:
只要你愿意在大学保留半职
你就能获得高达1000万美元的经费支持
作为一个科学家,美国可以为你
去为全人类做贡献,提供最好的科研支持
可他却坚定地说:
科学无国界
但是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回国就是回家,国内学术界的潜规则
改变不了我几十年形成的人格和做事方式
两年后不会改
20年后也不会改……
他回国后,也迅速引爆了舆论,
许多人都怀疑他目的不纯
有人说,他是回来捞钱的
有人说,他想带回自己的学术亲信
面对质疑他感到很伤心,难以理解:
回国就是出于一种特别朴素的感情
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想干一些实事,怀着满腔热忱
为什么会招来这些不明不白的非议
他决定,用事实和行动来证明这一切

他在清华白手起家,从仪器到设备
一点一点开始重新创建实验室
他手把手地亲自教学生做实验
给本科生上课,每年将近100个课时
在他的治下
清华生科院有了长足进步
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独立实验室
从40多个增加到了100多个
同时
他的学生一个个在国际生物学界崭露头角
他的教育方法很另类
喜欢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跟他唱“反调”
甚至怂恿学生挑战他
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他看来,学生就应该有个性
私底下,他还是学生的好朋友
他常常组织学生去爬山
课余时间与学生讨论任何问题
关心学生要吃好穿暖…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他清醒地教育学生:
让价值观回归理性
不再用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
而是去问自己
是否真正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
用科学报国,才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耀

中国的教育到底有没有毛病?
他说:有!
因为中国大学里根本的导向出了大问题
那么怎么办?
原来他回国除了为祖国搞科研
更是在酝酿一个
能撼动全中国的惊世计划,那就是:
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
他说: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
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的根本前提
一百多年前
美国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其大学实力远在欧洲列强之后
在随后的一百年里
美国利用其雄厚的财力国力
全力发展其大学体系
五十年前,美国高等教育已经称雄世界
如果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
一个大国可以在某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个小国也可以达到全国富裕
但是纵观近代世界历史
没有任何一个大国
科研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
能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

他深深明白,大学者
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而中国的整体教授水平
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于是
他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引进高水平人才
实施新时期人才布局的建议
随后,中国才正式开始实施迄今为止
最高级别的大规模人才引进计划:
“千人计划”
在中国的大学体制上,他倡议:
教育部应该给大学松绑,大学多样化
政府不要把手伸的太长,不要一刀切
不要每个学校都就业引导
每个学校都用就业这个指标考核领导
这对大学会有严重的干扰
2015年9月
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而他作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
也引发了一场轰动的“施一公效应”
影响了一批批海外学者回到祖国效力
他们中很多人直言“施一公都回来了
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就连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
培养的优秀学生颜宁、
柴继杰、吴嘉炜等也纷纷选择回国

短短5年,他就先后把全球70多名
优秀人才引回了清华大学全职工作
从前都是中国痛呼人才流失
而现在因为他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惊呼:
“也许因为施一公,
中国对美国的智力流失开始反转了!”
就在施一公似乎已经站在人生巅峰的时候
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
2018年1月9日
施一公正式辞职
筹建西湖大学
他辞职的原因
就是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
筹建西湖大学中去

2018年4月16日
施一公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西湖大学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
非营利性质的研究型大学
谈到为何要建立西湖大学
施一公说:
中国的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核心技术
总体水平仍然显著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尖端科技无疑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而支撑尖端科技的是人才和教育!

一批从海外归来
熟悉中外教育的科学家
在每个人的科研教学之外
几年前达成共识
做一件既能回馈父老乡亲
又能担当国家科技教育未来的大事
那就是共同创办一所社会力量资助
剑指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西湖大学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
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
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
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支撑

再过10天
西湖大学将迎来在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以后
第一次开学典礼
120名博士研究生将于当天报到入学
到2021年
学校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人数
将达到1220人左右!
今天
施一公还在继续奋力前行着
科学为梦
一心为公
向这样的优秀中国科学家,致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