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头竖纹【视频】绣娘姚惠芬:走进威尼斯双年展的苏绣传人-CCTV文化十分
【视频】绣娘姚惠芬:走进威尼斯双年展的苏绣传人-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2017年5月11日(当地时间),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拉开帷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项目的传承人姚惠芬携34幅作品亮相展会,这是中国刺绣历史上苏绣作品第一次进入威尼斯双年展。
想认识苏绣文化吗,想了解姚惠芬的刺绣之路吗语智通,想领略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文化风采吗?《文化十分》专访姚惠芬,带各位走进“威尼斯双年展”,品味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刺绣文化碰撞的魅力。
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海报
当代苏绣绽放“威尼斯双年展”
提及姚惠芬,在中国传统苏绣工艺领域可谓赫赫有名。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自幼学习刺绣,是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弹指间30余年,姚惠芬从小小的绣娘蜕变为精通各种刺绣技艺的苏绣大师,作品数十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被誉为“苏绣传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的传承与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姚惠芬
16岁一次偶然的机会,姚惠芬随父亲去苏州吴县刺绣厂,看到一位师傅正在绣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姚惠芬惊叹于高超精湛的绣技的同时,也心动了,“要是哪天我也能绣出这样的作品多好!”这一心动,成就了如今这名当代中国的苏绣民艺大师,也成就了此次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之行的”中国刺绣之美“。
本届双年展,策展人邱志杰将中国馆的主题定为“不息”(Continuum -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并率汤南南、邬建安两位当代艺术家和汪天稳、姚惠芬两位非遗传人共同参展。此次要求每位艺术家除了展出个别的作品外,还要配合展出主题进行交互合作完成新的艺术作品。姚惠芬及其绣制团队以过百种针法与当代艺术家们合作了《骷髅幻戏图》、《十二水图》、《精卫填海》等作品。
▲点击观看姚惠芬采访视频
姚惠芬与邬建安
“
姚惠芬:
跟邬老师是去年在一次恭王府的展览上认识的。正好聊到我们是做刺绣的,他是做当代艺术的,就想到能不能有机会将我们的传统非遗刺绣和当代艺术合作一下泼妇的惩罚。后来我邀请邬老师到我们的绣庄来了解刺绣工艺,他看到我们苏州刺绣的传统针法的图谱时很有感觉朴彩英,问我能不能绣出这些针法。我说没问题,这些针法都是我们小时候绣过的一些针法,只是现在很少用这种针法来绣。这样便有了这一次的合作。”
姚惠芬参展作品《十二水图》系列
姚惠芬参展作品《精卫填海》系列
在众多合作作品中汐奴,最让姚惠芬感到满意的,是以南宋名画为蓝本绣制的《骷髅幻戏图》额头竖纹。中间7幅由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设计,由姚惠芬及其绣娘团队绣制而成。这组作品共运用传统苏绣的近50种针法,并集中在作品中表现矛盾与冲突。
“
姚惠芬:
恰逢邬老师要去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今年的主题叫“不息”,他就想到了南宋画家李嵩的《骷髅幻戏图》跟中国馆的主题比较吻合,于是我们开始着手创作这个作品。绣制时,邬老师向我阐述了他的创作理念,并要求我们不能像原来都用平针绣绣制,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细节要用不同的针法来绣制,而且针法与针法之间都要越矛盾越好,越冲突越好。这对于我们来说杉木纯子 ,入手开始绣很困难,大家都处在一个焦虑不安的状态当中。”
《骷髅幻戏图》
颠覆对苏绣传统既定的概念,无疑是一种挑战。姚惠不仅要在图像和针法方面创新,又要打破传统手工艺的制作习惯,还要保证在“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之前呈现出精美的成品,于她,于苏绣,于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都是项严峻的考验。
“
姚惠芬:
我们如果按照平针绣王媛渊,这幅《骷髅幻戏图》用五六种针法,最多用到七八种针法已经不得了了。但邬老师说,要把这个原来传统的几十种针法全部都用上,而且在这个创作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创造新的针法,有的可以反复叠加。我们刚开始确实也很难接受这种创作的理念,因为他的这种创作理念已经完全打破了我们做刺绣几十年的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是很磨人的,也很痛苦的。”
《骷髅幻戏图》细节针法
“
姚慧芬:
像这次去威尼斯全能复制,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有邀请我们去给学生们上课,分享创作过程,讲解这些古老的、传统的针法。当时我说,我们来自有着两千多年苏绣历史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东方威尼斯’与西方威尼斯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就像我和邬老师、传统‘非遗’和当代艺术一样,存在不断地矛盾与冲突,但又在同一个空间里碰撞全新的创作理念,积累更多的经验。
”
创作过程虽然艰辛,但姚惠芬希望通过这次“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让这些新的刺绣语言得到世界观众的认可。
“
姚慧芬:
在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上,道姑妙妙有个外国观众特别有意思。他看到了我们的作品后,就拉着我的手,真的快要跪下去了。他说‘你的这双手太神奇了,能够绣出这么好的东西来,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非遗”是一种使命
在三十多年的刺绣生涯中,姚惠芬一方面坚持对传统苏绣技艺的全面继承和守望,另一方面又不断用新的理念与技巧“尽精微而致广大”,提升和超越着苏绣传统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
姚惠芬刺绣作品展
她在多年艺术造诣的积累中创造出新的技法——“简针绣”。其融中国传统线描与西方素描技法为一体,以最少的针法、最素的线色、最精的线条构成了当下苏绣的全新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以简为道、以简为美,是传统苏绣技艺之当代表现的完美诠释。并且她还将“简针绣”技法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姚惠芬的刺绣针法
不仅在技艺上始终精进tj福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事业上,姚惠芬和她的妹妹姚惠琴也做了很多工作。1998年,姚惠芬、姚惠琴一起在中国刺绣之乡苏州高新区镇湖创办了首个刺绣绣庄——“琴芬绣庄”。 在当地首创了“产、学、研、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天使半身,培养了一大批传承苏绣工艺技艺的专业刺绣人才。
在北京前门商业街的姚惠芬刺绣艺术馆里,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苏绣作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众人面前。这个艺术馆有上下两层,一楼的刺绣作品和刺绣衍生品,主要是“琴芬绣庄”绣娘绣制的;二楼的作品主要是姚惠芬本人或本人参与绣制的作品。这里许多作品的定价并不高,主要是考虑到客人的多样化需求。
姚惠芬刺绣艺术馆(北京前门店)
如今的苏州有几百个绣庄,上千人从事与绣庄相关的产业,苏州镇湖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刺绣艺术之乡”。然而姚惠芬绣庄现在的绣娘大部分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左右,只有几个三十多岁的绣娘。
这种状况是姚惠芬所担忧的:“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大想学传统手工艺八神鬼步,苏绣的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状况梦精记1。”
姚惠芬绣庄里的绣娘
姚惠芬和苏州几所大学合作,在学校里开设了刺绣兴趣班,定期免费去教几十名大学生刺绣技艺,希望在他们当中培养出有意愿把刺绣作为职业的人才。如果可能,姚惠芬想把他们吸收到姚惠芬的艺术馆来曼妮芬官网,把自己掌握的所有刺绣技艺传承给他们。
姚惠芬绣庄里的绣娘
近100年来,从“女红”到“仿真绣”、“乱针绣”,再到姚惠芬的“当代刺绣”,刺绣艺术像一个生命的密码在悄然传递。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任思晔
编辑|张震宇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十分推荐 | 谷建芬:把你读过的唐诗写成一首歌
●腾冲皮影:一堂小学生的“非遗”文化体验课
●一块布也能玩出各种花样?看蓝印花布如何变身“时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