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7-28 00:06:39   全部文章   0/495

三面夏娃电视剧【视频】获茅盾文学奖 57位开国上将之首-國士無雙

【视频】获茅盾文学奖 57位开国上将之首-國士無雙


核心提示: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时授上将军衔55人,萧克将军排名为上将之首。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秦利,原题:《"儒将"萧克热衷文学创作获奖小说被胡耀邦盛赞》

今年10月24日,开国上将萧克将军辞世。萧克将军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将军的卓著功勋,久远传颂;将军的精神财富葛洪升,激励后人。
萧克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在55位开国上将中排名居首
萧克将军原名武毅,字子敬,湖南省嘉禾县人。1926年1月荒漠甘泉歌曲,将军以借到的7块大洋做盘缠,独自离家出走,奔赴广州参加革命运动,先后入国民政府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宪兵教练所、国民革命军补充第五团,在叶挺部任连政治指导员,随部参加北伐战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慌,他不顾自己出身书香门第,不顾自己曾是一名铁军军官的身份,放下架子一路讨饭,寻找党组织和革命队伍,继续战斗。
萧克将军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他25岁时就任军长;27岁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率部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29岁时就被正式任命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是红军最年轻的方面军指挥员。30岁时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率部包围北平,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那一级将领中最年轻的一位;40岁时参与了指挥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解放全中国的斗争,成为创建人民共和国的年轻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将军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委等职。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时授上将军衔55人,萧克将军排名为上将之首。
萧克将军认为,党内要提倡讲真话,党史要提倡讲真党史
萧克将军晚年致力于军事学、党史、军史、战史的研究,主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红军侧记》和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出版《萧克回忆录》、《萧克诗稿》,发表多篇文章密山天气预报。他在党史教学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事实是最大的权威。
1981年,在讨论建党60周年党史研究学术会议的发言稿时,将军针对党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于个人崇拜的影响,林彪和“四人帮”垄断了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解释权,将毛泽东神化了,从而形成了在党史研究的领域中,存在许多不良倾向:党史只宣传毛泽东一个人,把其他领导人加以歪曲和丑化,影响很坏;“唯上”、“唯权”论,“唯定论”;在党史研究中设了许多禁区,有些历史问题某些权威人士讲了,或有了决定就不能再研究;不认真调查研究,不占有历史或有了资料不认真分析。这样就不能根据历史情况做出正确结论。他讲到研究党史的正确态度时说:千言万语可以概括一句话,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求实存真。为此,第一要充分占有历史资料并认真进行分析研究,从事实中求得正确结论。第二要有秉笔直书的精神,要有勇气,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历史事实是最大的权威。党内要提倡讲真话,党史要提倡讲真党史。
在萧克将军的推动下,党史研究中某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问题得到了纠正。比如,在1973年批判林彪反党集团时,中央批发的材料中,有的说林彪在南昌起义时还是见习排长。萧克认为这样说不符合历史事实。在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蒋先云同志牺牲后,干部调整时,林彪即升为连长了。再如,过去讲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的历史时,讲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是毛泽东指挥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反“围剿”是从共产国际来的李德指挥的,遭受严重失败;而第四次反“围剿”不讲谁指挥的,只讲在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思想影响下取得胜利的。当时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第四次反“围剿”是在1932年底至1933年3月期间,这时毛泽东已被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错误地撤销了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离开红军到地方工作,不能再讲毛泽东指挥了。对于第四次“反围剿”,萧克将军明确讲:第四次反“围剿”是周恩来、朱德指挥的,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是历史事实天线宝宝玩水,要如实讲,从而恢复了历史本来的面目。
对于党的历史上一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同志,萧克将军也主张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比如,他曾多次讲,对夏曦要正确评价,不能因为他在湘鄂西根据地肃反中犯了严重错误,就将他全都否定,说得一无是处。夏曦是新民学会会员,早期是与毛泽东一起工作的。八七会议后,李维汉调到中央工作,夏接任湖南省委书记血狼谷,与郭亮、柳直荀等坚持地下斗争是有贡献的。他是在长征途中牺牲的。对他说得一无是处,不符合历史事实。
总之,萧克将军提出的“党内要提倡讲真话段玫梅,党史要提倡讲真党史”,这一原则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党史人物、党的历史,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我军为数不多的“儒将”之一
萧克将军是我军为数不多的“儒将”,正如海伦·斯诺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所评价的那样: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将军爱好书法,对书籍情有独钟,对文学创作也一直很有兴趣。早年为投身革命,寻找党组织,曾帮人铺纸磨墨,卖字为生,维持生计。参加革命后,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无论是在运筹帷幄的指挥间隙,还是在关山飞渡的行军路上,看书、赋诗,兴致未减。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那本被著名作家夏衍称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一部奇书”的《浴血罗霄》。这部奇书,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之中,出版于1988年建军节前夕,从完成初稿到出版,历时半个世纪。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书稿在建国后却先后两次遭受严厉批判的厄运。一次是在1958年的所谓“反教条主义”运动期间,将军受到错误的批判和组织处理,书稿也成了“大毒草”,被印成铅字“供批判用”。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随着批判的逐步升级,将军被指“宣扬战争恐怖主义”、“诬蔑劳动人民”,“为错误路线歌功颂德”,甚至“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等罪状。后来,将军诙谐地说,这个“供批判用”的小说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出版”了两次,读者不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这部久经磨难的《浴血罗霄》,终于在1988年建军节前夕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爵爷吉祥。
1991年3月薛俨,《浴血罗霄》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这不仅是对这部作品本身的肯定,也是对这部小说成书的奇特经历的褒扬。胡耀邦读后赠将军七言诗一首: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读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
着手组织编写纪律、内务、队列三大条令。将军的开创性贡献功不可没
1950年,将军受命负起组建军训部的重担,首任军训部长,继任训练总监部长。他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陆军大学(后改为军事学院)工作。1951年,南京军事学院正式开学,我军从此有了一所正规化的高等军事院校。到1957年,全军共建立了100多所各级各类军事院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20多万军政干部和教学人才。在此期间,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要统一指挥、统一制度、统一编制、统一纪律的要求,萧克将军组织有关人员着手编写纪律、内务、队列三大条令。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后,三大条令正式颁发执行。人民军队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共同条令,有了正规化建设的法规制度的保证。将军的开创性贡献功不可没。时至今日,军队三大条令仍然是我军依法治军的重要法度和基本依据。
10大开国元帅

10大开国上将

57位开国上将
1955年中国开国上将排名(官方)萧 克 李 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 震 许世友 邓 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楚 李 涛 傅 秋涛 王 平 吕正操 傅 钟 萧 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 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 震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榘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 亮 叶 飞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夫 周 桓 杨 勇 李志民 赵尔陆
57位开国上将
贺炳炎(1913—1960) 李克农(1899—1962) 甘泗淇(1903—1964) 刘亚楼(1910—1965)赖传珠(1910—1965) 赵尔陆(1905—1967) 杨至成(1903—1967) 阎红彦(1909—1967)
郭天民(1905—1970) 李天佑(1914—1970) 李 涛(1905—1970) 谢富治(1909—1972)陈伯钧(1910—1974) 陈明仁(1903—1974) 彭绍辉(1906—1978) 苏振华(1912—1979)周士第(1900—1979)
邓 华(1910—1980) 王建安(1907—1980) 陈奇涵(1897—1981) 傅秋涛(1907—1981)杨 勇(1912—1983) 黄永胜(1910—1983) 王新亭(1908—1984) 周纯全(1905—1985)肖 华(1916—1985) 许世友(1906—1985) 韩先楚(1913—1986) 唐 亮(1910—1986)李志民(1906—1987) 乌兰夫(1906—1988) 陶峙岳(1892—1988) 朱良才(1900—1989)董其武(1899—1989) 韦国清(1913—1989) 傅 钟(1900—1989)
钟期光(1909—1991) 宋时轮(1907—1991) 刘 震(1915—1992) 王 震(1908—1993)
陈再道(1908—1993) 李 达(1905—1993) 王宏坤(1909—1993) 周 恒(1909—1993)杨得志(1911—1994) 李聚奎(1904—1995) 陈士榘(1909—1995) 王 平(1907—1998)张宗逊(1908—1998) 叶 飞(1914—1999) 陈锡联(1915—1999)
张爱萍(1910—2003) 杨成武(1914—2004) 宋任穷(1909—2005) 洪学智(1913-2006)肖 克(1908—2008) 吕正操(1905—2009)
萧克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与十大元帅都颇有渊源。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萧克曾经在朱德、彭德怀、陈毅的麾下工作;做过罗荣恒、徐向前、刘伯承、林彪的直接下级;担任过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的副手。1955年,萧克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当时授上将军衔55人,萧克排名为上将之首。
萧克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人,生于1907年7月14日。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他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25岁当军长;27岁时与任弼时一起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30岁率八路军开创革命根据地,历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40岁参与了指挥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直追穷寇,直至解放全中国的斗争,历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等职。
戎马生涯中,萧克不忘读书王富曲,非常善于思索,阅览过大量中外名著,即便在沙场运筹帷幄、指挥鏖战间隙,仍手不释卷,百战之身不失儒雅风范,千军之帅书生意气。美国斯诺夫人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评价:“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萧克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军事教育家。战争年代,他办教导队,担任过红军大学校长、华北军政大学的副校长潘绍聪,为革命战争和我军的发展壮大培养了人才。解放以后,他首任军训部长,继任训练总监部长;编写条令、创办军校,是我军院校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1972年后,他先后担任军政大学校长和军事学院院长。建国后他还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
将军本色就是诗。萧克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在戎马倥偬的日子里,他偷闲赋得许多动人的诗篇,记下了他的情感和思考,袒露了他的心路历程。有《萧克诗稿》留世。
萧克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他的书法笔走龙蛇,直抒胸臆,常常泼墨挥毫,笔下很见风骨。
儒雅的萧克将军还是一位统领文化军团的总指挥。他率领一百多位专家学者秋之白华,历经8年,编写出一部史无前例的文化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
萧克还是众多的开国将军中唯一获得过茅盾文学奖者。这位令敌人闻之胆寒的赫赫战将,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浴血罗霄》。1937年5月动笔, 到1939年10月完稿。1988年建军节前夕,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硝烟之中的《浴血罗霄》,终于在半个世纪之后出版了,作者萧克也从一个30岁的青年变成了81岁的老人。1991年的春天,《浴血罗霄》被评为茅盾文学奖荣誉奖,84岁高龄的萧克和当代作家刘白羽、路遥等一起走上了领奖台。
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萧克在京去世,享年102岁。

萧克90岁的时吟唱德国作家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萧克是一位战将。他参加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他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18岁投笔从戎,由士兵起步,到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并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30岁率冀热察挺进军,深入北京周边的平西,平北,冀东,建立起八路军包围北平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网吧7哥,曾两次用空城计成功阻击国民党军对石家庄的进攻。40岁参与指挥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直追穷寇,埋葬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的斗争。48岁成为开国第一上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曾经在朱德、彭德怀、陈毅的麾下工作;做过罗荣桓、徐向前、刘伯承的直接下级;担任过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的副手;曾经两次出任林彪的参谋长。

萧克是一位军事教育家。战争年代,他办教导队,担任红军大学校长、华北军政大学的副校长,为革命战争和我军的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人才。解放以后,他首任军训部长,继任训练总监部长;编写三大条令,创办全军正规院校,是我军院校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72年后,他先后担任军政大学校长和军事学院院长,最先提出院校的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他积极奔走呼吁要把我军的初级军事院校办成有当今正规大学文化水平的军事院校,要提高军队干部的文化素质,要把我军的干部培养成为“既能治军,又能治国”的军地两用人才。

萧克是一位诗人,作家和书法家。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他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奇书,还未出版就被批过两次,50年后才得以出版,并获得茅盾文学奖。萧克是一位诗人。在戎马倥偬的日子里,他偷闲赋得许多动人的诗篇,记下了他的情感和思考,袒露了他的心路历程。萧克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笔走龙蛇,直抒胸臆,展示了他是军人又是诗人的血性和理性,兼而有之的将军情怀和书生意气。萧克还是一位统领文化军团的总指挥。他率领二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8年,编写出了一部史无前例的近四千万字共一百本的文化巨著——《中华文化通志》。

萧克有着坚强的党性,倪宝铎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还是在身处逆境的特殊环境,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初心不改,百折不挠,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萧克有着军人的血性,三面夏娃电视剧他身经百战,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战场上冲锋陷阵,他身先士卒,勇猛顽强,不怕流血牺牲,身受五次重伤。他有一颗仁义之心,看到他昔日的军校老师被俘并五花大绑,他恳切请求松绑,并送上仅有的一块钱。他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自己的部下遭肃反将被执刑的关键时刻他站了出来,保住了一百多人的性命,留下"萧克刀下留人"的美谈。在长征中,他能和传教士交朋友,可以请国民党中将当红军大学教官。在和平时期,他更是走到哪里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他淡泊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党、国家和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深受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崇敬与爱戴。萧克儒雅风度,但又是书生意气。他一生求实存真,独立思考,从来实话实说,保持了一个中国读书人的优秀品质。在延安时期采访过他的斯诺前夫人海伦曾说萧克像“徐向前、周恩来、毛泽东一样的中国军人学者”。诚哉斯言!
来源:微信公众号:兵者文化

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读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
—— 胡耀邦(政治家、革命家)
这是一部奇书,一奇,它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所写;二奇神威茄子,是写了50年才出版。然而,它又是一部真实的书,这种真实非亲身经历很难写出。
—— 夏 衍(作家、评论家)
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 斯诺夫人[美国](记者、社会活动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