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4-06 00:05:20   全部文章   0/410

三九胃泰胶囊【视频】艺视中国-《吴悦石、莫言、杨华山翰墨三人行》合作书画精品展开幕-艺视TV

【视频】艺视中国|《吴悦石、莫言、杨华山翰墨三人行》合作书画精品展开幕-艺视TV








为了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并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八周年献礼,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中心携手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共同承办的当代中国书画界首次名家联袂创作的合作书画精品展:“大美寻源·彝伦长德—吴悦石、莫言、杨华山翰墨三人行”全国巡回展览首展,于金秋时节在北京开幕!同时《翰墨三人行书画精品集》正式出版发行。

这场全国首次名家合作书画精品展,荟萃了吴悦石、莫言、杨华山三位当代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历时一年有余创作的合作书画作品百余幅。三位大家的合作作品开当代书画名家深耕细作、联袂创作诗书画精品之先河。画因文而生辉,文以画而隽永;书画共生,妙合天成。三位大家的创作被业界誉为文艺创新的典范,传统书画艺术的升华。是追随齐白石创作老舍命题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之后,文学和美术又一次完美的邂逅。









艺术家

吳悦石先生作序
  自伏羲畫卦山村鬼事,文化肇始怒海归航,乃成今日之大觀。莫言兄以悲天憫人之心,窮人間萬物之態,高懷大義,化為文字,遂享殊榮于天下爱情保质期,文余筆瀚,亦不掩其真。諸多品題寓正于諧,莊諧之際,妙語連珠,或文或白,或歌或偈,隱隱心痛,不做灑淚之狀,赤子之心,令人感佩。
華山兄以先賢為題,普世為懷,以老拙之筆,托錦心于筆端。縱橫塗抹,不求工致,而神趣自生,令人浮想聯翩。
藝術之所以傳世,皆以其真也。為真難。為真在品,為真在格。為真在膽,為真在識。為真在襟抱,為真在平常。三人行求其真也。
余于二友相合,三人終有行矣。行之遠近,有待時日。藝無止境,學海無涯,前人有皓首讀經,不墜青雲之志,我輩躬身踐行,不誤三人之意。挽手前行,余身有榮焉。

莫言先生作序
丁酉八月,夏意正浓吴紫彤。在国子监这个历史上最有文化的地方,举办我与吴悦石先生、杨华山先生的书画联展,对我而言,实有诚惶诚恐之感。我自知才疏学浅,写字不知笔法,做诗不识平仄,私下涂鸦自得其乐尚可,但装裱展示于国学重地,实乃冒天下之大不韪,智者不为也。但吴、杨二先生盛邀之意难却,故斗胆附骥,供贤人君子方家哂正。
  吾乡有谚曰:“学艺当拜名师,对弈必寻高手。”古来艺有所成者,多半不避谫陋,敢在名家大师面前献艺求教也。又闻友人曰:“不畏讥讽方能立志,不惧批评方能进步”,三九胃泰胶囊此亦我参加联展之私心也。
  悦石先生是我敬仰日久的书画名家,多年前即曾登门求教,得益多矣。吾曾聆听悦石先生谈艺,又见其作画、写字,此生有幸也妥木斯。先生创作时无丝毫表演做作之态,有散淡自由挥洒之意,而笔墨到处,纸上已是五彩缤纷细细的蓝线,诗意盎然。敢在能在悦石先生画侧题词,是我一大光荣,将来可为在晚辈面前夸耀之资。
 华山先生,吾兄也。同事十载,相知益深。他是多面手,能写能画,亦是诸多艺展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吾乡高密的“红高粱文化节”得华山兄助力多矣。此次三人联展,亦是华山兄一手操持。吾数次知难欲退,都赖他鼓励而继之。华山兄能写崎岖崚嶒的篆字,又能画古奥灵异的人物,令我钦羡而向往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吴、杨二先生在书画方面毫无疑问是我的老师。古人云:“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吾当以此次联展为起点,努力学习,争取进步。
丁酉夏月莫言于北京

杨华山先生作序
近十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了“大美寻源、翰墨薪传”系列书画活动。不管是在艺术厅参观展览,还是在彛伦堂举行学术研讨,或是在孔庙写生创作,抑或漫步辟雍大殿、国子监碑林,我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先贤圣地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书画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其创作要经历“师古人”、“师造化”到“融汇贯通”三个阶段,最终达到自由创作的艺术境界。这是古代书画名家的从艺路径,也是我们当今书画家必然要走的创作之路。需要强调的是,“师古人”非仅仅强调画之技法,经典学习、诗文修养也很重要。
南朝谢赫提出“迹有巧拙,艺无古今”。今人舍本求末者众,盲目接引西方的古典写实主义,这与书画界疏于对中国画文化哲理渊源的追溯密切相关,在文化、学理的层面上,其囿于一隅是不言而喻的。记得少时美术学校老师第一次带我写生,双手相交成一取景框,教我们取景方法。这种方式来自西画,一般而言,西方绘画总有一个固定的立脚点,只把视野所见的东西收入画面(当然有时也有些集中、变化)孔伯华医馆。中国画创作对于构图则有极为独特的视角,比如“经营位置”,可以全然不受这个限制而超脱固定的立脚点,超越一定的视野范围。当你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获得了一定的意境、有了一个中心思想内容时,可以把你经年累月所见所知以至所想全部重新唤起,只要是与这中心内容有关的,情调一致的,都可组织入画。所以,绘画要用眼,又要用心。可以说,西画用眼多,中国画用心多,故中国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两者的文化根基不同,呈现出来的面貌、气质、趣味也就不同,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斯马什帕克,心之迹。故置陈布势,要得画内之景,兼要得画外之景。然得画内之景易,得画外之景难,这就要求画家全面的综合修养。
“三人行”书画展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新的艺术实践,也似乎是一种向艺术传统的回归。本来,文学与艺术密切相关,彼此难分,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二者却日益分离,甚至是渐行渐远。“道术将为天下裂”,长于书画者,往往不擅辞章;通于辞章者,又往往拙于书画。古代书画家都是能诗能文能书能画,我们离古人差的太远了!
自明清以来,不乏画家与书家合作的佳话,但与文学家的合作很少女抱女。孔廟和国子监吴志友馆长以落实中央恢复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神为己任,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为题立項,可谓功在当代,意义深远。
此次合作,在近百幅作品创作构思过程中,每幅皆有故事。莫言老师题诗作文,吴悦石先生把握全局。形式上,有莫言老师先题诗的命题创作,也有我先画人、吴悅石老师补景,莫言老师最后题诗点题。其实,画画上的“题头”,把文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也是我国绘画上的传统。自宋代苏东坡肇始,盛于元代,明清继之,直至现代,源源不绝。如果“题头”内容好,书法好,墨色浓淡配合得调和,题在画面上的位置得体,会使画面主题突出,意境延伸。吳悅石先生學养全面、內涵厚重,莫言先生滿腹珠肌、宏儒碩學,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先生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了得。吾每感佩之余,尤深深体会到画之气韵、古趣和画外功力的不易得,关乎学养和天分。
从艺如做人。创作过程中,两位先生“放下”和“自适”,不为钱累,不为官累,不为物累,不为心累的境界令我敬仰。艺术只在这样放松的状态下,才越能够看清自己,如果带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来创作,会离其纯粹性越来越远。
此次和二位老师共同创作“三人行”展,对我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幸得二位先生扶助,感悟自知。三人行,皆为我师,和吴悦石莫言二位老师合作,这种机会很难有第二次,我的收获还需在未来慢慢咀嚼回味……
丁酉小暑杨华山于中國藝術研究院

九月,在获得诺奖五年后,莫言在《收获》杂志发表三个最新的短篇小说,《人民文学》杂志则刊登了其戏曲剧本《锦衣》和诗歌《七星曜我》。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在评价其新作时说:“老莫新作长句子少了,通感依旧得心应手妻悍。”

新作之外,本月中旬比特尔,莫言将和吴悦石、杨华山两位艺术家一起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大美寻源、翰墨薪火相传 : 吴悦石、莫言、杨华山翰墨三人行”书画展,此次展览的作品以三位大家的共同合作为主,作品创作形式多样。一些作品由杨华山先生画人物,吴悦石先生补景,莫言先生提取画作的精髓,凝练成精辟的诗句哲理。另一些作品反其道而行之,由莫言先生先题字,两位大家根据题字作画。莫言题文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将生命的真理和生活融汇贯通,水谷幸也这样的“命题作画”,对于另外两位大家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挑战。

三位大家是数十载至交好友,平时聚会、书文往来密切,也偶有作品的合作。中国古代文人大多都是诗、书、画皆能刘婉君。南朝宋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与中国画论的发展并驾齐驱,共同奠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以画味道的精神境界。此后,传统中国画便与文学难分难离。诗文既成为了中国传统画家传达、概括心绪的点睛之处,也为中国画的构图增添了生动的元素,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



其实这种形式古亦有之。北宋宣和画院考试中,“竹锁桥边卖酒家”的命题考试令作品别出心裁的李唐名声大噪;近代老舍给白石老人的命题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是文人的佳作,亦是展现文人情谊的佳话。所以这次画家与文学家的结合,是继承和回归中国艺术本源风之大陆,同时也是通过“复古”,开创当代书画界新风气。
展览时间为9月15日至10月7日,欢迎莅临。
“ 大美寻源、彝伦长德”
吳悅石、莫言、楊華山翰墨三人行
全国巡展首展

主办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中心、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协办单位
北京文华阁书画院、北京中汇睿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翰墨三人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
2017年9月15日至10月7日
展览地点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