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2-07 13:07:14   全部文章   0/503

民主集中制不吵不撕不吹不黑 理性分析两大宇宙现状 漫威DC到底哪家强?-新疆人民剧场(南门)

不吵不撕不吹不黑 理性分析两大宇宙现状 漫威DC到底哪家强?-新疆人民剧场(南门)
前几天《正义联盟》你们都看了吧?昨天《复联3》预告片你们也看了吧?那么,是时候来探讨一下这个严肃紧张、惊险刺激、普通人Hold不住的问题了。

如何解决漫威DC粉丝互撕是21世纪最大难题之一
众所周知,漫威和DC这两大美漫巨头一直都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竞争关系,商战的剑拔弩张自然也感染了各自的粉丝阵营。
每当一部漫威或是DC电影上映,各大网站的评论区必定是漫威粉和DC粉的唇枪舌战,双方你来我往用键盘做武器一决高下,恨不得坐上跨省列车来一场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较量。他们诋毁、谩骂、互相问候对方家属,甚至还编了一系列高能段子和顺口溜风吹鸡蛋壳,而少有的理性之声则被淹没在此起彼伏的互掐互怼之中。
那么,争论了这么久,烂番茄到底是不是迪士尼的亲戚?《正义联盟》拍成这样到底谁来背锅?漫威真的低幼合家欢?DC又真的深刻有内涵?漫威DC到底,到底,到底哪家强丰姿胶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从DCEU和MCU电影的商业悟性以及创作灵性入手,分析一下漫威DC各自的赢面与输面。恳请各位粉丝不要互喷,不要打架,漫威DC两大电影宇宙目前局面如何,看了这篇你就知道了。
【漫威牛在哪?】
十年,17部电影,超过130亿美元的总票房,MCU对于流行文化的重新定义,对于好莱坞工业的革命性冲击有目共睹。但频频爆出的高口碑成绩却让诸多影迷疑惑不解,不就是一些没啥深度的商业片么?凭什么动不动就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鲜度?凭什么我DC就日常不及格冯卡门?

庞大的漫威宇宙
诚然,MCU电影作为高度工业化的流水线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工整,稳定的三幕式结构为的就是精准击中观众的每一个嗨点和笑点,最大程度去迎合主流观众的观影习惯与观影期待。这是一部商业类型片必须要提供的最基本的娱乐体验,也是一个优秀的商业片导演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说白了,这就是大部分观众嘴上说不要,但依旧见一次买一次账的“套路”。
漫威大法第一式——类型整合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蚁人》是一部“抢劫电影”(Heist Film);
《银河护卫队》系列主打太空歌剧+金曲串烧;
《奇异博士》有“盗梦式”视觉奇观;
《美国队长》系列自罗素兄弟接手以后,开始主打政治惊悚+借鉴《突袭》系列的花样体术;
《雷神3》主打白银美漫的缤纷绚烂和《飞侠哥顿》式的太空狂想,本身还是一部公路电影;
《蜘蛛侠:英雄归来》是一部校园青春喜剧。

《银河护卫队2》中二风扑面而来
类型整合这个趋势在漫威第一阶段中并未完全展现,但到了第二、三阶段几乎部部如此刀头舔蜜。毕竟此时的MCU已经家大业大,一环崩坏全盘皆输。而类型整合无疑于给漫威的新产品加了双保险。打个比方,如果说漫威固有的动作冒险类型剧本是一座金字塔(三角形稳定性最高),那么类型整合就是在金字塔内又加了四根顶梁柱暗黑帝国,两种可以耐住市场考验的类型模式和影像风格合理混搭,除了稳还是稳,稳上加稳,稳如老狗。这便是MCU的商业悟性。
另一方面,类型整合还能带来多元而丰富的视听体验,厌倦了传统超英电影的模式套路?那就如上文提到的一样,在视听风格上融入其他流行文化元素昭和维新之歌,在故事风格上套用其他大众喜闻乐见的类型模板。这次的《雷神3》正是由于融入了杰克·科比和80年代的魔性复古画风(其实从雷神3那个录像带画风的Logo就能预料到),才将整个系列从口碑低谷中抢救回来。

“浩克是熊熊烈火,索尔是小火苗”
而在类型整合后,MCU电影所提供的娱乐体验以及流行文化底蕴(彩蛋、画风、老歌)既能引发主流观众共鸣,又能带来双重的观影快感。虽说内容上还是正邪对立拯救世界的套路,但视听语言上却足够新奇大胆。这就是MCU的创作灵性。
那么试问,一部在内容上受制于公司意志的商业电影,选择在形式上融入多元化的银幕美学与视觉流派进行实验,凭什么不给高分?
漫威大法第二式——解构经典
但凡涉及到漫威新闻,下面这段话绝对是时光网上用来水经验的高频段子:

这句卡通不像卡通,真人不像真人,喜剧不像喜剧,科幻不像科幻虽说敌意满满,却也道出了MCU电影完全符合“后现代性文化”(Post Modernity,并非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特点。即商品社会的大环境下颠覆权威、消解经典、无视深度、迷恋形式的美学主张。上文提到的“类型整合”就已经是“后现代解构”的特征之一,即通过对传统类型片元素的拆分、拼贴、重组,带给受众通俗化,平民化,非精英化的消费体验。

DC vs 漫威
我们来举几个典型特征。
古典漫画人设的消解:MCU的英雄可以出糗,可以逗比、可以是渣男、可以有性格缺陷,可以帅不过三秒,甚至可以是Loser废柴太空流氓。而反派也不再是面目可憎的中二莽夫,他们可以卖萌卖腐,卖肉卖颜、可以满嘴骚话、可以在尬舞中被干掉,可以游走在善恶边缘 、甚至可以是胸有大志但终不成器的平民(秃鹫、泽莫)。这是漫威角色“接地气”的漫画人设的体现,也使得MCU角色更有观众缘。
战争被游戏化:你死我活,尸横遍野战争变成了高度幻想化的武器、载具、超能力争奇斗艳的视觉奇观,现实主义战争片的严肃、神圣、悲壮、仪式化在调侃的氛围中不复存在(视影片风格而定),取而代之的是游戏般的感官刺激与趣味性。和传统战争片相比,MCU的电影更像是《三毛从军记》。
无厘头笑料的加入:MCU的角色无论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是段子手。反讽、戏仿、调侃、玩梗、彩蛋……这些元素非但没有破坏超英电影固有的动作冒险类型,还能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漫长枯燥的第二幕,时刻对角色命运和剧情走向保持高度关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程无尿点。

漫威 vs DC
这三个特征其实就可以解释为什么MCU电影“喜剧不像喜剧,科幻不像科幻”;毕竟后现代性文化本就是多元美学流派的杂糅解构,逼格不高,但充斥着商品意识和逻辑,是一种以宣泄和释放为目的的消费文化。这也就使得漫威经常被喷为快餐、无脑、爆米花的代言词。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后工业时代,处在一个亚文化“曲高和众”成为主流文化的社会,也就是所谓的“后现代社会”。普罗大众走进电影院并不是为了受教育,更不是为了欣赏艺术家的个性,而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娱乐与消费体验。而以后现代性文化为美学主张的MCU电影则高度符合我们所处的后现代语境,极大迎合了当下主流观众的消费取向。另一方面,如今的漫威电影处在商品与作品之间,一方面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动作场面与特效,另一方面则是形式上足够风格化的影像特色,所以路人和影评人有口皆碑也不足为奇。
总而言之,MCU之所以能够制霸票仓,它的核心优势就在于新奇、前卫、时髦、多元、先锋性与实验性的齐头并进(无论是后现代性文化还是后现代主义,它们的特点之一就是能与时代和平共处)以及清晰明确的商业战略布局。漫威被称作“House of Ideas”(创意之屋)真的不是浪得虚名。

你瞧不上漫威,但也不得不承认它的成功
当然,漫威大法也不可能一直做到“一招鲜吃遍天”。如今的漫威,持续为观众打造新奇的娱乐体验和有限的整合资源即将形成矛盾,说白了就是家大业大骑虎难下。一旦重复使用一种类型整合,观众便会产生审美疲劳,比如《银护2》,这或许也是导演在片尾暗示《银护3》的歌单将会更现代的原因吧。
最后,再别拿喜剧弱智说事了,喜剧普遍被认为是最难写的剧种……
【DC输在哪?】

时光网关于DC日常药丸的高频段子
说完了漫威,我们再来聊聊DC。首先要明确的第一点是,既然我们的对比对象是DCEU和MCU,那就别总拿《守望者》和《黑暗骑士》说事。原因很简单,DCEU和MCU的电影都是工业流水线的大众消费品,拍的是漫画。而《守望者》和《黑暗骑士》则是作者向的“图形小说”(事实上两部电影都改编自图形小说),两部电影本身也都不属于DCEU体系。艺术起点和商业定位都不一样,怎么比?
如果你觉得图中那段话太长而且有失公正卫无忌,其实有位网友的回答其实更简练:“DC的超级英雄电影总是那么土里土气的。况且现在都视觉疲劳了,风头已经过了。DC在电影的运营商比漫威差了十万八千里。”(网友评论原文摘录)
没错,就是土里土气的。这里所说的土并不是角色造型土,而是DCEU电影所能提供的娱乐体验和观影趣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DCEU第一原罪——因袭陈规

没有妈的孩子像根草
老调重弹:《正义联盟》和其他三部口碑扑街的DCEU电影都存在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说它不成问题是因为即便不去整合类型,超英电影固有的动作冒险类型也能提供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体验,问题是敌台已经将类型整合玩的飞起,DCEU所提供的却还是动作冒险电影的单一体验。影像风格缺少变化,没有流行文化和类型要素可以消费,仅从娱乐性讲,DCEU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人岗不适:如果说类型单一还不是DCEU的致命伤,那么作为商业片系列,导演的类型片基本功不扎实难辞其咎。没错,说的就是DCEU的前掌门人—扎克·施奈德。
作为一名拍MV和广告片出身的视觉系导演,画面思维优先已经成为了渣导的职业习惯,但这种职业习惯对于拍电影却是大忌。这也是为什么由他执筒的DCEU电影一到需要抒情的地方,渣导立马火力全开—慢动作、大特写、画外音、精致构图、宗教隐喻、交叉蒙太奇、时空转换轮番炫技,逼格高的简直没谁了。但一到考验长片叙事基本功的第二幕,渣导的叙事短板立刻暴露无遗。

图片不是小编P的
不会拍类型片,也是渣导的完整版电影动不动就三个小时的原因之一(渣导报备的正联初版也是三个小时)凌海天气预报。就连渣导在粉丝圈被封为神作的《守望者》,其实也是照着漫画原著逐帧拍摄的,而渣导对于该片最大的贡献…大家应该能猜到,和这次的《正联》一样依旧是惊艳的MV开场。
堆砌特效:DCEU的动作场面还停留在卡通剧时代的放大招,扔外挂、搞拆迁。缺乏惊艳的动作创意和组合技,说白了就是堆砌特效打的太“笨”了。毕竟如今的观众对重金砸出来的视觉奇观已经免疫了,拳拳到肉的暴力快感和充满趣味性的动作创意才能让人眼前一亮。最尴尬的是,正联团队的能力平衡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在《蝙超》决战中就东躲西藏的蝙蝠老爷,在《正联》中换了个马甲依旧没有属于自己的高能时刻神医傻妃,穷得只剩钱了….
DCEU第二原罪——急功近利

看一次笑一次的老图
上述缺陷大部分可以归咎于导演创作灵性的缺失,毕竟华纳是出了名的“导演中心制”,总是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运气好时遇上诺兰这样的大神,水逆时就只能和渣导一起喝西北风了。
另一方面,华纳这位94岁高龄的影坛老人在商业悟性上显然缺乏新人的蓬勃生气,制片思路已经跟不上漫威这种版权商转型制片商的毛头小子, 基本只会炮制XXX三部曲唐家岭新城,甚至曾立誓打死不拍电影宇宙。如今有样学样想要复制漫威的成功,急功近利的运营模式却让本就先天畸形的DCEU陷入差评泥潭。
叙事混乱:这是DCEU最为人诟病的缺陷,其病因除了前掌门人渣导不会拍类型片之外瘗玉埋香,为了和隔壁漫威拼进度,华纳在DCEU中强行挖坑,塞入了太多新英雄和铺垫情节也是一大症结。
漫威用时10年十几部电影三个阶段构筑的电影宇宙,华纳却想用一部《蝙超大战》开挂通关,这也就导致DCEU影片中出现了大量不知所云的闪回、梦境、蒙太奇,也导致三幕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严重偏差,漫迷知道这是在铺垫宇宙,路人则看的云里雾里天王表官网。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就是影响叙事节奏与影片完成度,违背观众观影习惯。《蝙超》、《自杀小队》都是如此。

不是被DC打脸就是在被DC打脸的路上
风格撕裂:在诸多漫迷和影迷要求渣导“下课”的呼声下,华纳对于DCEU“一黑到底”的影像风格也开始动摇。《自杀小队》中就加入了一些并不好笑的冷笑话。这部《正义联盟》甚至请来了缔造过《复联》15亿票房的Geek大咖——乔斯·韦登接盘。然而,尾灯的无厘头笑料只有与MCU接壤才能相得益彰,和渣导苦心孤诣建立起的严肃基调水火不容。
可见,华纳一方面想学习漫威获得大众认可,却又没能抓住漫威的成功精髓;另一方面又放不下已经成型的暗黑人设,甚至还继续给本就臃肿不堪的电影宇宙强行加戏。在纠结、迷茫、急躁中大肆删减原片,将DCEU一步步拖入口碑低谷。福布斯甚至预测《正联》最终票房将会定格在6.35亿美元(结合之前DCEU形成的2.45倍开画成绩约等于本土票房+全球4亿票房),而《正联》的总开销包括制片补拍、卡司酬劳、宣发成本已经直逼6亿,扑街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垃圾观众?最后,许多DC极端粉总将DCEU视为商品社会的受害者,他们将矛头对准路人观众,指责这届“垃圾观众”接受不了暗黑风和人文内涵,所以DC才干不过漫威。但仔细想想,普罗大众其实并不背锅。尤其在敌台的快餐式大片已不再新鲜的当下,暗黑风的超英电影无疑是不一样的烟火,而且如今观看超英电影的主力人群早已长大成人,接受与认可度也不是问题,这种更高级更深层的娱乐形式理应受到追捧(比如《黑暗骑士》以9.97亿票房成为08年票房冠军)。

在DC粉眼中,漫威粉都是不上档次
问题就出在DCEU的暗黑风只是画风罢了,在商业使命面前,人性深度的讨论仅仅是隔靴搔痒,缺乏一个或多个贯穿始终并在结局得以升华的人文主题,说不好听点就是装深沉。如果说MCU是大蒜,那么DCEU绝对不是咖啡。都是高度强调商品属性的大众消费品,谁也不比谁优越一杆禽兽狙。
综上所述,DCEU之所以票房过得去,口碑不给力的原因其实就四个字:又土又躁。娱乐性上比不过MCU,玩深沉又流于形式与炫技,最要命的是华纳爸爸没有主心骨。
但是,内忧外患下,如今的DCEU真的要重蹈《蝙蝠侠与罗宾》的覆辙,迟早药丸吗?《神奇女侠》第一个不服!
【DCEU路在何方?】
神女能顶半边天

神女大爆靠得可不只是大长腿
迄今为止,DCEU电影中表现最抢眼,完成度最高的就是《神奇女侠》,也是DCEU唯一一部票房口碑双收的杰作。它在影迷心中地位甚至超过《黑暗骑士》和《金刚狼3》,位列烂番茄50部最牛逼的超英电影之首!(说烂番茄是迪士尼亲戚的可以歇歇了。)而《神奇女侠》的成功也为未来的DCEU指明了三条可供借鉴的“DC大法”。
丰富多元的娱乐体验:《神奇女侠》融合了魔幻、战争、神话、喜剧、动作多重视听元素神州侠侣。从美丽富饶的“女儿国”天堂岛,民主集中制到阴郁冰冷的伦敦荀巨伯探友,再到硝烟弹雨的一战战场,每一个场景都有其独特的银幕魅力和人文底蕴,整个观影过程终于不再单调乏味。
黄金年代漫画的古典魅力:DC漫画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英雄在DC草创时期的黄金年代通常被神化成一个符号,代表着正义、希望、乐观与救世。而这种黄金年代漫画的古典魅力恰恰是《神奇女侠》赢得高口碑的关键所在。整部《神奇女侠》主题连贯、情感细腻、人物饱满、人性光辉与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DC有着最为深厚的漫画基础
这样一部强调勇气、责任、救世与大爱的“本格派”漫改电影,在当下这个古典美学统统被消费,被解构的后现代影坛可以说是大熊猫一般的存在。而回归经典,回归英雄本色也是DCEU前掌门人的黑暗风宣告破产后魔导英雄传,DCEU的新掌门人杰夫·约翰斯定下的商业新方向。
确立制片人中心制:和MCU的总裁凯文·费奇一样,杰夫·约翰斯也是资深漫迷,被DC漫画粉亲切地成为“姐夫”。他是2011年之后DC漫画两次大重启的主笔,同时也是《超人前传》、《绿箭侠》、《闪电侠》等DC剧的主创之一。

“你过来呀!”
姐夫在2010年成为DC首席文化官,2016年成为DC娱乐主席,如今接手DCEU就是要改变作战姿势建立制片人中心制,学习漫威打造一个高度统一,严格把控的新DCEU,像凯文·费吉一样成为自家宇宙的大脑与灵魂。而他为DCEU定下的新基调便是轻松明快,回归英雄本色。正如他自己所说:”DC宇宙大多数时候代表希望和乐观,李晞彤那些著名的英雄都是鼓舞人心,渴望成功的。”
接下来,姐夫还将参与到《海王》、《神奇女侠2》、《绿灯军团》以及诸多未定档DCEU电影的编剧与制片工作。不管姐夫的新政能否力挽狂澜,DCEU如今总算是找到一条可行的、明晰的、兼备趣味性与漫画魅力的商业方向。相信黑暗的日子终将过去,正义的黎明就在眼前!
【结语】

两家粉丝何时才能和平相处?
其实,漫威DC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模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白银时代崛起的漫威把神人化世俗化,骨子里就有后现代的基因,同时也赶上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演变至今也就有了一部部契合时代精神的娱乐大片。而DC的头牌英雄大多都是黄金年代的文化遗产,把人神化符号化百式冲锋枪,在这个后现代社会难免会因为缺乏娱乐性而举步维艰。
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家的风格就是一个时髦一个古典,毕竟美漫这种高度工业化的流行文化,本身就是依靠各有千秋的编剧和画师来添砖加瓦,他们在DC和漫威之间不断跳槽,留下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他们不断发掘着超级英雄们的角色魅力与深度,也就有了如今异彩纷呈的美漫文化与漫改电影。
漫威不乏黑暗英雄,DC也有相声演员,仅凭电影逼格高低就给两家的企业文化盖棺定论真的可笑之极温莎结。尤其在亚洲圈,漫威DC并没有那么深远的文化积淀,大多数年轻粉丝都是从电影转粉,这也就造成了“DC深刻有内涵,漫威低级合家欢”的偏见。毕竟鄙视链这种东西不管是在文化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存在,只有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才会逐渐被淡化。多一分了解,少一分误伤;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敌意;“美漫一家亲”才不会是一句无力的空口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