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冠军杯决赛下马洼旅游景点解说词-中镇文脉
下马洼旅游景点解说词-中镇文脉
一、梁衡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下马洼村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和政论家。
1946年5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杂文奖金奖、西北文学奖散文大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四部曲《记者札记》《评委后记》《总编手记》《署长笔记》;散文集《夏感与秋思》《红色经典》《觅渡》《洗尘》《把栏杆拍遍》《千秋人物》《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文风四谈》;政论集《继承与超越》《干部修养谈》《为官沉思录》;出版《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壶口瀑布》《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70多篇次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
主要学术贡献,新闻方面:梁氏新闻定义、报纸的4个属性、新闻与文学的12个区别、新闻与政治“四点交叉统一律”等理论。文学方面:第一个提出对杨朔散文模式的批评;首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浅叶情深,开创政治散文写作;提出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和“形、事、情、理、典”的“文章五诀”写作法;2013 年首创“人文森林学”。
学术风格:实践与理论并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二、圣灵之峰文昌阁
文昌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何年已不可考。大清同治七年(公元1869年),补修碑记:“当思创造者,前人之心,恩补后修者,后人之功,力盖善始,尤贵善继也,如我村魁星、孔圣、文昌诸神、自建阁以来,联成富贵会,神灵默佑,大有益于我村也……”可见始建此阁时为三神并敬。有文记载,文昌诸圣很有灵应,历代乡试会考,凡来登阁许愿者,多有金榜题名。建国以来,光下马洼村就有上百人被大中专高校录取。上世纪六十年代,所存的楼阁,已经风雨侵蚀,木朽瓦破,年久失修。三层神室为正方形,三面围墙,向村内西北方向敞开为门,内塑单腿斜立,右臂高举,手握笔之势的魁星神,居上临下对面的文笔塔,直线西下便是西头堰(砚台池),则显神仙提笔蘸墨毫书九凤朝阳(有留照),自成文脉。2001年孩童在此玩火,楼阁焚烧殆尽。当即村委会牵头,社会集资,原位重建现存的楼阁,三层五角幸福耙耳朵,周长25米,高15米,阁身为五面二室,二层室外上有大理石刻“四书五经”内容,下有游廊旋转迂回。边有古砖花墙相围,室内正面立有重建碑记金梭和银梭,一侧面墙上水泥浇灌铁扣台阶一处,直通三层,室项是仿古柱梁斗拱结构,有柱有椽,有卯有鞘,翘角飞檐腾空之形,用钢筋混凝土一次浇灌而成,结实牢固,形如木质。室面凹形铺有翠绿色琉璃瓦,五角飞檐吉兽坐头,悬挂风铃,下有五根赤色廊柱支撑,以保楼阁之形。三层室内塑有文昌帝君,坐像全身,历年有周边矿村文人学子来此烧香许愿,高升高考中榜者,还原红色衣袍披身数层。宝顶端是葫芦形琉璃塔,中心有接地避雷针,直指蓝天。
文昌阁历修历新,彰显的是下马洼村人历代重视文化,传承文化,振兴文化的美德所在。现存的楼阁修旧如旧,雄伟壮观。精心设计,别具匠心,现代高科技与古建风格巧妙融为一体,防朽防火防雷,是当代人的诚心与奉献。
今年初,按照市三干会提出的“围绕梁衡文化,打造下马洼特色小镇”的目标,将村内通往文昌阁的土路改造成了方便的台阶。全程共有砖铺台阶312节,平行缓坡465步,共777步即可登阁。777寓意为:起飞,提高绿坝娘大冒险,提升。
高考中考前,常有学子沿着新建的文官路到文昌阁上许愿祈祷。甚至半夜子时抢上头柱香,文官路九曲十八弯,理想之人欲想成才,只有经过艰难攀登,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登阁拜圣。凡诚心诚意者,都能如愿以偿,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平步青云。当代著名学者大作家梁衡先生孩童时代常与发小们在这里比赛爬坡,太原求学假日回乡登临文昌阁,三圣面前顶礼膜拜,虔诚地读四书五经,人们说:梁衡先生是从下马洼走出来的文曲星,在莘莘学子心中闪耀着熠熠光辉。
(梁达文、梁庆平搜集整理。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梁庆平:下马洼村人,霍州市住建局干部,梁衡研究会会员)
三、文笔塔
文笔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南的半山腰, 呈毛笔笔体形,背景柏山翠绿,直面全村,塔底周长10米李树浩,高9米,顶端瓷质黑油明亮,笔尖锋利清秀,塔身挺拔而立。立地不凡,有利笔益文之感。
创建梁衡文化村工程,将南潭泉深挖引流,从条条石灰岩的缝隙中,泛出了股股潺潺流水,泉水复出,吾村有幸!特在南潭公园内,建一墨斗砚台池,引积圣水长流,迎吉接福。可喜可贺的是:旭日东升,紫气东来。文昌阁、文笔塔、砚台池呈一线三点之势,文笔塔的倒影,正好满蘸在砚台池中,相辅相成,相互衬映,凝紫聚瑞,风水绝佳,形象逼真地构成了下马洼村天人合一的文化标志。
(搜集整理人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
四、梁衡旧居
梁衡出生于1946年,宅院居文笔塔对面的平坦处,位于村中标准的四合院,上渠流经院北之上,中渠从院外大门前流过,正是梁衡所说的:“朝洗青菜门前溪,夜闻窑后水淙淙”的真实写照。此院近看也似乎平常,远观则是卧虎盘龙九凤朝阳之地脉与文笔塔文脉交会之焦点。讲迷信说:“宝地出贵人”。
梁衡八岁离村随父母去太原,此宅院留作同院三叔居住。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院内两旁的砖窑房子将拆除,北面有一排正窑,室内外也装修改面,唯留西窑(梁衡即出生于此窑)未装修,保留基本原貌。过去大门外的大槐树不见了,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老式砖木结构的旧大门,变成了现在高大贴着红瓷砖的砖混大门,一对镶着黑边的朱红色铁皮大门,显露出喜庆的吉祥。现时代的门庭内,依然留有六十多年前,梁衡孩童时期的热土芳香与眷念,永远散发着诗书文化千古传承的气息。家乡美,今朝更美。
(搜集整理人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
五、文化园
“文化园”位于下马洼文化村村东,东倚观音菩萨庙,西邻梁衡先生旧居。园外左右立一大一小两块大理石碑掌控雷霆,上面分别雕刻着楷书梁衡先生的《夏感》和梁衡先生亲笔题写的“何处是乡愁,云在霍山头。儿时常入梦,杏黄麦子熟。”其势严整飘扬,犀利灵动。
园内,五棵垂柳迎风招展,喜迎八方宾客,有“五子登科”之意,让人联想到五柳先生陶渊明和梁衡的大作《心中的桃花源》。上层五间展览室内展示着梁衡先生的成长历程和乡村记忆、古老的农具、生活用具及纺织用具等。各种图书应有尽有,供游客们观赏、阅读,犹如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下层12孔窑洞供游客们娱乐休闲、学习写作,别有“一番风味”。站在园内抬头望,对面山上的文昌阁、文笔塔、文冠果树一览无余,实乃“风水宝地”。李宇菲
(搜集整理人梁庆平: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霍州市住建局干部。)
六、南潭泉
南潭泉是村民对村南柏山下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的统称。此处原有一个小泉,泉眼不多,只有两三个小眼汩汩泛水,汇集在一起也就是一股小流,先辈们为了便于灌溉在泉前挖了一个十多平米的池塘,俗称泊池,可蓄水,供泉前几块小地的农时浇灌。周边有多种树木花果,茂密葱郁混元武尊。最引人入胜的是泉周围的几颗大果树,有杏(羊粪杏、麦黄杏)、核桃、果子树等。泉眼就出自几棵大果树树根盘绕的骷髅石(当地对一种石头的俗称)的缝隙之间,今年来由于地表沉陷,周围环境被破坏,昔日的水源生机已荡然无存,只是在夏秋的盛水季节偶有泉水渗出。
南潭泉最迷人的是南潭泉水能治病,这一点在下马洼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南潭泉水清澈透凉,从古至今,在盛夏割麦,三伏天劳作之时,村民都有去南潭窑提上一罐水,供田间地头消暑解渴,防病解乏的习惯。按先辈的习惯经验,凡遇伤寒感冒、中暑发烧的,喝上几碗南潭泉水总能奏效。这可能与南潭泉特殊的土壤成分有关。南潭泉地表是红土料结胶泥结构(村民用语),也就是土为红色,加有料石,粘度很大。
据传说唐王李世民屯兵期间驻扎在南潭泉山上的人马疙瘩,三万兵马就是饮用南潭泉这股神水,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霍邑之战才取得了骄人胜利。自古就有北有“马刨泉”,南有“南潭泉”的传说。
今年初,市政府投资建设南潭泉公园,供游客和村民们游览观光、健身娱乐,造福一方百姓。
(梁耀明梁庆平搜集整理。梁耀明:下马洼村人,原霍州市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局副局长。梁庆平:下马洼人,霍州市住建局干部,梁衡研究会会员)
七、唐王下马处
据《霍州志》载:“早在隋唐时期,霍邑之战(公元619年)时,李世民带兵路经此地,有一小村依山傍水,景色优美,村沟底内清水长流,蝉鸣如语,蛙声相和,村俗名“虾蟆窝”,唐王下马御鞍,安营扎寨,故此更名为“下马湾”,后经多次演变为今天的“下马洼”。在进村古官道处,有石碑和御鞍台,人称为“唐王下马处”。70年代石碑丢失,幸好陶唐峪乡义城村的牛元方老师于1962年将碑文悉数抄录下来,并保存在蒲县。我们依照原碑文复制石碑一块,为方便游客观览,特将新碑立于南潭泉公园进口处。
唐王屯兵期间,村南土山上,人马集聚,热闹非凡,故取名“人马疙塔”。此处山高顶平,场地广阔,四周远近,历历在目,系兵家所争之地,传言当时有一位老人,在人马圪塔栽植了一棵槐树,供唐王乘凉,令人惊奇的是历经数百年,枝枯根不干,新的小树拔地而起,延续至今,人称“神槐”。
二期工程计划在人马疙瘩中心位置立李世民塑像一尊,建小庙一座,供人们瞻仰唐王风采。
(梁记全 梁庆平搜集整理。梁记全: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副会长,原辛选煤矿矿长。梁庆平:下马洼人,霍州市住建局干部,梁衡研究会会员)
八、文冠果
文冠果全身是宝,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美容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瑰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吴若普,有北方油茶之称。又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也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水土保持树种和常用中药材,而且具有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卓越的优点。文冠果木呈深红色,纹理清晰,质地坚硬,故称“降龙木”。
文冠果象征着官运亨通。在古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们,在应试完等待发榜时,考生们就会涌到京城西山八大处的四处大悲寺两棵文冠果下,借着“文官果”的寓意,在这树下吟诗作画,并祈求文冠果能给他们带来好运。
经哲人指点,今年三月,我村在南垣上(文昌阁周围)新栽植文冠果树70余亩,计7000余株,明春即可开花。并将通往文昌阁的路命名为“文官路”。文冠果基地命名为“文官别苑”。明年计划在文笔塔山上再栽植30余亩,达到百亩万株文冠果基地。近几年内在阴底垣和我村其他垣上再扩大栽植面积,向一千亩方向发展。并成立山西文冠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马洼基地,造福子孙后代。
(梁庆平搜集整理。梁庆平: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霍州市住建局干部。)
九、九凤朝阳
用九凤朝阳最能概括下马洼的地形了。登上南山的人马圪塔,极目北望,相互呼应的是村北有十沟九梁,村子居中,沟深一致,九梁并齐,凤头伸脖喝水,凤身卧地成梁,凤尾高扬朝天,有如雕塑大师独出心裁的一副佳作。九梁自上而下,形状各异的节节梯田,沟底开阔平坦的堰子地,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养育村人从古到今,不愧是一方沃土。近年来,勤劳智慧的下马洼人,凭借其梯田普雨地保墒,暴雨水侧流的地理优势,大面积的栽植红薯,品质霍州一绝,神圣的凤凰商鞅传奇,当今真的下了稀世宝蛋,山美、水美、人美,下马洼村也。
(梁达文搜集整理。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
十、关帝庙
关帝庙是下马洼村的西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村西内,台阶式三层砖木结构,进庙门是石条台阶,门上高悬“关帝庙”匾,一层有戏台,砖木雕刻,雕梁画栋,壁画栩栩如生,院内古柏苍天,郁郁葱葱。二层正殿是关老爷塑像,身着战袍,高坐神位,手举大刀,双目有神,肃穆庄严,与人以神圣正义之感。左右配圣母子孙殿,土地爷小鬼判官殿。三层殿内塑献祖师爷,面目慈祥,圣像金身,身后景衬泥雕碧空蓝天,彩云朵朵,条条金龙腾空而起李谌,龙飞爪舞,龙目龙须,清晰逼真,于人以尊根敬慕之情,供台上卦签卦薄,台下两边有执事銮驾,系旧时代皇家祭祀天地仪仗队所用(此物霍州唯一),沉香木制,杆顶上有木雕半月、八面鼓、朝天蹬、金蛇等共十六根。近传:解放前,祖辈每年三月三,便选十六男童,手举执事銮驾在前,锣鼓紧跟,前往陶唐峪尧祠,朝山祭祀太岳老君尧王,帝尧者: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我平民者,祈求太平盛世,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途经青郎坪、辛庄、窑子头、茹村时,大人小孩随从成群,阵容庞大壮观,名扬四方。
祖师殿前院内,有一簇迎春花,每年立春时节,即绽放香飘四处的小黄花,据传此花是建庙时自然而生,系神灵所赐,欧洲冠军杯决赛不论男女老少,采摘后,则会头痛流鼻血,其实这也是建庙者为保其花的秘方,此花能历代长久不衰,内含先人的睿智和愿望。
(梁达文搜集整理。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
十一、观音菩萨庙
与关帝庙对应着的是菩萨庙,是下马洼村的东庙,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东内,设有两门,南为正门(也叫山门),直面柏山,门侧悬挂一大铁钟,钟身铸有花纹,钟耳朝下,整圈半圆,敲响此钟聚村民议事,北门为女门,封建社会男女有别何不食肉糜,看戏时,女人只能从北门而入武啸中华,站立卷棚两侧,不得入正院观看。庙内有戏台,与西庙相似,北上石条台阶,是一大卷棚,前后门居中对开,想是为村民议事祭神防雨防旱之用,北有正殿,内塑南海大士观音菩萨,东西配殿是塑献送子菩萨、白衣菩萨、后殿楼上,塑献蒲王爷、岳王爷、财神爷。
此庙展示了下马洼当年人气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内涵忠、义、善、德,也是先祖为子孙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庙内虽碑记处处,均是后人修善之录。先人之恩,我辈厚感也。
(梁达文搜集整理。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
一、梁衡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下马洼村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和政论家。
1946年5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杂文奖金奖、西北文学奖散文大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四部曲《记者札记》《评委后记》《总编手记》《署长笔记》;散文集《夏感与秋思》《红色经典》《觅渡》《洗尘》《把栏杆拍遍》《千秋人物》《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文风四谈》;政论集《继承与超越》《干部修养谈》《为官沉思录》;出版《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壶口瀑布》《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70多篇次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
主要学术贡献,新闻方面:梁氏新闻定义、报纸的4个属性、新闻与文学的12个区别、新闻与政治“四点交叉统一律”等理论。文学方面:第一个提出对杨朔散文模式的批评;首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浅叶情深,开创政治散文写作;提出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和“形、事、情、理、典”的“文章五诀”写作法;2013 年首创“人文森林学”。
学术风格:实践与理论并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二、圣灵之峰文昌阁
文昌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何年已不可考。大清同治七年(公元1869年),补修碑记:“当思创造者,前人之心,恩补后修者,后人之功,力盖善始,尤贵善继也,如我村魁星、孔圣、文昌诸神、自建阁以来,联成富贵会,神灵默佑,大有益于我村也……”可见始建此阁时为三神并敬。有文记载,文昌诸圣很有灵应,历代乡试会考,凡来登阁许愿者,多有金榜题名。建国以来,光下马洼村就有上百人被大中专高校录取。上世纪六十年代,所存的楼阁,已经风雨侵蚀,木朽瓦破,年久失修。三层神室为正方形,三面围墙,向村内西北方向敞开为门,内塑单腿斜立,右臂高举,手握笔之势的魁星神,居上临下对面的文笔塔,直线西下便是西头堰(砚台池),则显神仙提笔蘸墨毫书九凤朝阳(有留照),自成文脉。2001年孩童在此玩火,楼阁焚烧殆尽。当即村委会牵头,社会集资,原位重建现存的楼阁,三层五角幸福耙耳朵,周长25米,高15米,阁身为五面二室,二层室外上有大理石刻“四书五经”内容,下有游廊旋转迂回。边有古砖花墙相围,室内正面立有重建碑记金梭和银梭,一侧面墙上水泥浇灌铁扣台阶一处,直通三层,室项是仿古柱梁斗拱结构,有柱有椽,有卯有鞘,翘角飞檐腾空之形,用钢筋混凝土一次浇灌而成,结实牢固,形如木质。室面凹形铺有翠绿色琉璃瓦,五角飞檐吉兽坐头,悬挂风铃,下有五根赤色廊柱支撑,以保楼阁之形。三层室内塑有文昌帝君,坐像全身,历年有周边矿村文人学子来此烧香许愿,高升高考中榜者,还原红色衣袍披身数层。宝顶端是葫芦形琉璃塔,中心有接地避雷针,直指蓝天。
文昌阁历修历新,彰显的是下马洼村人历代重视文化,传承文化,振兴文化的美德所在。现存的楼阁修旧如旧,雄伟壮观。精心设计,别具匠心,现代高科技与古建风格巧妙融为一体,防朽防火防雷,是当代人的诚心与奉献。
今年初,按照市三干会提出的“围绕梁衡文化,打造下马洼特色小镇”的目标,将村内通往文昌阁的土路改造成了方便的台阶。全程共有砖铺台阶312节,平行缓坡465步,共777步即可登阁。777寓意为:起飞,提高绿坝娘大冒险,提升。
高考中考前,常有学子沿着新建的文官路到文昌阁上许愿祈祷。甚至半夜子时抢上头柱香,文官路九曲十八弯,理想之人欲想成才,只有经过艰难攀登,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登阁拜圣。凡诚心诚意者,都能如愿以偿,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平步青云。当代著名学者大作家梁衡先生孩童时代常与发小们在这里比赛爬坡,太原求学假日回乡登临文昌阁,三圣面前顶礼膜拜,虔诚地读四书五经,人们说:梁衡先生是从下马洼走出来的文曲星,在莘莘学子心中闪耀着熠熠光辉。
(梁达文、梁庆平搜集整理。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梁庆平:下马洼村人,霍州市住建局干部,梁衡研究会会员)
三、文笔塔
文笔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南的半山腰, 呈毛笔笔体形,背景柏山翠绿,直面全村,塔底周长10米李树浩,高9米,顶端瓷质黑油明亮,笔尖锋利清秀,塔身挺拔而立。立地不凡,有利笔益文之感。
创建梁衡文化村工程,将南潭泉深挖引流,从条条石灰岩的缝隙中,泛出了股股潺潺流水,泉水复出,吾村有幸!特在南潭公园内,建一墨斗砚台池,引积圣水长流,迎吉接福。可喜可贺的是:旭日东升,紫气东来。文昌阁、文笔塔、砚台池呈一线三点之势,文笔塔的倒影,正好满蘸在砚台池中,相辅相成,相互衬映,凝紫聚瑞,风水绝佳,形象逼真地构成了下马洼村天人合一的文化标志。
(搜集整理人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
四、梁衡旧居
梁衡出生于1946年,宅院居文笔塔对面的平坦处,位于村中标准的四合院,上渠流经院北之上,中渠从院外大门前流过,正是梁衡所说的:“朝洗青菜门前溪,夜闻窑后水淙淙”的真实写照。此院近看也似乎平常,远观则是卧虎盘龙九凤朝阳之地脉与文笔塔文脉交会之焦点。讲迷信说:“宝地出贵人”。
梁衡八岁离村随父母去太原,此宅院留作同院三叔居住。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院内两旁的砖窑房子将拆除,北面有一排正窑,室内外也装修改面,唯留西窑(梁衡即出生于此窑)未装修,保留基本原貌。过去大门外的大槐树不见了,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老式砖木结构的旧大门,变成了现在高大贴着红瓷砖的砖混大门,一对镶着黑边的朱红色铁皮大门,显露出喜庆的吉祥。现时代的门庭内,依然留有六十多年前,梁衡孩童时期的热土芳香与眷念,永远散发着诗书文化千古传承的气息。家乡美,今朝更美。
(搜集整理人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
五、文化园
“文化园”位于下马洼文化村村东,东倚观音菩萨庙,西邻梁衡先生旧居。园外左右立一大一小两块大理石碑掌控雷霆,上面分别雕刻着楷书梁衡先生的《夏感》和梁衡先生亲笔题写的“何处是乡愁,云在霍山头。儿时常入梦,杏黄麦子熟。”其势严整飘扬,犀利灵动。
园内,五棵垂柳迎风招展,喜迎八方宾客,有“五子登科”之意,让人联想到五柳先生陶渊明和梁衡的大作《心中的桃花源》。上层五间展览室内展示着梁衡先生的成长历程和乡村记忆、古老的农具、生活用具及纺织用具等。各种图书应有尽有,供游客们观赏、阅读,犹如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下层12孔窑洞供游客们娱乐休闲、学习写作,别有“一番风味”。站在园内抬头望,对面山上的文昌阁、文笔塔、文冠果树一览无余,实乃“风水宝地”。李宇菲
(搜集整理人梁庆平: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霍州市住建局干部。)
六、南潭泉
南潭泉是村民对村南柏山下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的统称。此处原有一个小泉,泉眼不多,只有两三个小眼汩汩泛水,汇集在一起也就是一股小流,先辈们为了便于灌溉在泉前挖了一个十多平米的池塘,俗称泊池,可蓄水,供泉前几块小地的农时浇灌。周边有多种树木花果,茂密葱郁混元武尊。最引人入胜的是泉周围的几颗大果树,有杏(羊粪杏、麦黄杏)、核桃、果子树等。泉眼就出自几棵大果树树根盘绕的骷髅石(当地对一种石头的俗称)的缝隙之间,今年来由于地表沉陷,周围环境被破坏,昔日的水源生机已荡然无存,只是在夏秋的盛水季节偶有泉水渗出。
南潭泉最迷人的是南潭泉水能治病,这一点在下马洼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南潭泉水清澈透凉,从古至今,在盛夏割麦,三伏天劳作之时,村民都有去南潭窑提上一罐水,供田间地头消暑解渴,防病解乏的习惯。按先辈的习惯经验,凡遇伤寒感冒、中暑发烧的,喝上几碗南潭泉水总能奏效。这可能与南潭泉特殊的土壤成分有关。南潭泉地表是红土料结胶泥结构(村民用语),也就是土为红色,加有料石,粘度很大。
据传说唐王李世民屯兵期间驻扎在南潭泉山上的人马疙瘩,三万兵马就是饮用南潭泉这股神水,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霍邑之战才取得了骄人胜利。自古就有北有“马刨泉”,南有“南潭泉”的传说。
今年初,市政府投资建设南潭泉公园,供游客和村民们游览观光、健身娱乐,造福一方百姓。
(梁耀明梁庆平搜集整理。梁耀明:下马洼村人,原霍州市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局副局长。梁庆平:下马洼人,霍州市住建局干部,梁衡研究会会员)
七、唐王下马处
据《霍州志》载:“早在隋唐时期,霍邑之战(公元619年)时,李世民带兵路经此地,有一小村依山傍水,景色优美,村沟底内清水长流,蝉鸣如语,蛙声相和,村俗名“虾蟆窝”,唐王下马御鞍,安营扎寨,故此更名为“下马湾”,后经多次演变为今天的“下马洼”。在进村古官道处,有石碑和御鞍台,人称为“唐王下马处”。70年代石碑丢失,幸好陶唐峪乡义城村的牛元方老师于1962年将碑文悉数抄录下来,并保存在蒲县。我们依照原碑文复制石碑一块,为方便游客观览,特将新碑立于南潭泉公园进口处。
唐王屯兵期间,村南土山上,人马集聚,热闹非凡,故取名“人马疙塔”。此处山高顶平,场地广阔,四周远近,历历在目,系兵家所争之地,传言当时有一位老人,在人马圪塔栽植了一棵槐树,供唐王乘凉,令人惊奇的是历经数百年,枝枯根不干,新的小树拔地而起,延续至今,人称“神槐”。
二期工程计划在人马疙瘩中心位置立李世民塑像一尊,建小庙一座,供人们瞻仰唐王风采。
(梁记全 梁庆平搜集整理。梁记全: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副会长,原辛选煤矿矿长。梁庆平:下马洼人,霍州市住建局干部,梁衡研究会会员)
八、文冠果
文冠果全身是宝,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美容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瑰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吴若普,有北方油茶之称。又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也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水土保持树种和常用中药材,而且具有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卓越的优点。文冠果木呈深红色,纹理清晰,质地坚硬,故称“降龙木”。
文冠果象征着官运亨通。在古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们,在应试完等待发榜时,考生们就会涌到京城西山八大处的四处大悲寺两棵文冠果下,借着“文官果”的寓意,在这树下吟诗作画,并祈求文冠果能给他们带来好运。
经哲人指点,今年三月,我村在南垣上(文昌阁周围)新栽植文冠果树70余亩,计7000余株,明春即可开花。并将通往文昌阁的路命名为“文官路”。文冠果基地命名为“文官别苑”。明年计划在文笔塔山上再栽植30余亩,达到百亩万株文冠果基地。近几年内在阴底垣和我村其他垣上再扩大栽植面积,向一千亩方向发展。并成立山西文冠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马洼基地,造福子孙后代。
(梁庆平搜集整理。梁庆平: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霍州市住建局干部。)
九、九凤朝阳
用九凤朝阳最能概括下马洼的地形了。登上南山的人马圪塔,极目北望,相互呼应的是村北有十沟九梁,村子居中,沟深一致,九梁并齐,凤头伸脖喝水,凤身卧地成梁,凤尾高扬朝天,有如雕塑大师独出心裁的一副佳作。九梁自上而下,形状各异的节节梯田,沟底开阔平坦的堰子地,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养育村人从古到今,不愧是一方沃土。近年来,勤劳智慧的下马洼人,凭借其梯田普雨地保墒,暴雨水侧流的地理优势,大面积的栽植红薯,品质霍州一绝,神圣的凤凰商鞅传奇,当今真的下了稀世宝蛋,山美、水美、人美,下马洼村也。
(梁达文搜集整理。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
十、关帝庙
关帝庙是下马洼村的西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村西内,台阶式三层砖木结构,进庙门是石条台阶,门上高悬“关帝庙”匾,一层有戏台,砖木雕刻,雕梁画栋,壁画栩栩如生,院内古柏苍天,郁郁葱葱。二层正殿是关老爷塑像,身着战袍,高坐神位,手举大刀,双目有神,肃穆庄严,与人以神圣正义之感。左右配圣母子孙殿,土地爷小鬼判官殿。三层殿内塑献祖师爷,面目慈祥,圣像金身,身后景衬泥雕碧空蓝天,彩云朵朵,条条金龙腾空而起李谌,龙飞爪舞,龙目龙须,清晰逼真,于人以尊根敬慕之情,供台上卦签卦薄,台下两边有执事銮驾,系旧时代皇家祭祀天地仪仗队所用(此物霍州唯一),沉香木制,杆顶上有木雕半月、八面鼓、朝天蹬、金蛇等共十六根。近传:解放前,祖辈每年三月三,便选十六男童,手举执事銮驾在前,锣鼓紧跟,前往陶唐峪尧祠,朝山祭祀太岳老君尧王,帝尧者: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我平民者,祈求太平盛世,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途经青郎坪、辛庄、窑子头、茹村时,大人小孩随从成群,阵容庞大壮观,名扬四方。
祖师殿前院内,有一簇迎春花,每年立春时节,即绽放香飘四处的小黄花,据传此花是建庙时自然而生,系神灵所赐,欧洲冠军杯决赛不论男女老少,采摘后,则会头痛流鼻血,其实这也是建庙者为保其花的秘方,此花能历代长久不衰,内含先人的睿智和愿望。
(梁达文搜集整理。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
十一、观音菩萨庙
与关帝庙对应着的是菩萨庙,是下马洼村的东庙,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东内,设有两门,南为正门(也叫山门),直面柏山,门侧悬挂一大铁钟,钟身铸有花纹,钟耳朝下,整圈半圆,敲响此钟聚村民议事,北门为女门,封建社会男女有别何不食肉糜,看戏时,女人只能从北门而入武啸中华,站立卷棚两侧,不得入正院观看。庙内有戏台,与西庙相似,北上石条台阶,是一大卷棚,前后门居中对开,想是为村民议事祭神防雨防旱之用,北有正殿,内塑南海大士观音菩萨,东西配殿是塑献送子菩萨、白衣菩萨、后殿楼上,塑献蒲王爷、岳王爷、财神爷。
此庙展示了下马洼当年人气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内涵忠、义、善、德,也是先祖为子孙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庙内虽碑记处处,均是后人修善之录。先人之恩,我辈厚感也。
(梁达文搜集整理。梁达文:下马洼村人,梁衡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