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发精油不光“大眼睛女孩”,他用相机还改变了553万孩子的命运,有的照片一边拍一边哭-中国之声
不光“大眼睛女孩”,他用相机还改变了553万孩子的命运,有的照片一边拍一边哭-中国之声
来源:益美传媒(ID:yeemedia),已获授权转载,其它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授权。
还记得这张照片中的“大眼睛”女孩吗?
最近,她当选团省委副书记了!
1991年,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全国人都记住了
这个8岁的安徽女孩苏明娟
和这双清澈黑亮、充满渴望的眼睛
她可能是中国最特殊的“名人”
这26年来,她上了大学,进了银行上班
结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
生命中每一次重大的时刻
都会吸引全社会的关注
今年12月15日
在共青团安徽省第十四次代表会议上
34岁的她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再次走进我们的视线
她的命运因为一张照片而改变
但少有人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的摄影师
一个在中国公益摄影和纪实摄影界
如雷贯耳、备受敬重的男人
26年前,正是他的眼睛
发现了“大眼睛”
作为希望工程背后的摄影师
他改变的何止是一个女孩的命运
更是553.6万中国孩子的命运
他的名字叫——
解海龙
从1991年起
为了替农村孩子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解海龙走遍了中国26个省128个贫困县
拍摄了上万张珍贵的照片
行程2万多公里,堪比红军长征
但是,他拍摄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救助,
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建起了希望小学!
当20世纪末叶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轰轰烈烈
人人都忙于歌功颂德时
他是第一批将目光投向中国农村的人
并用影像的力量推动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他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更是一个时代的良心!
NO.1
人生的第一部相机
1951年,解海龙出生于河北
17岁参军,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
20岁,分配回北京工作
1984年,进入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宣传部工作
解海龙真正迷上摄影
是因为“四五影展”
1976年1月,周总理去世
因为“四人帮”压制群众悼念周恩来
清明前后
上百万学生和群众自发聚集到天安门
献花篮、贴传单、作诗词
进行悼念活动
这就是著名的“四五运动”
事后,一批群众被捕
那个年代有相机的人还很少
几个拿着相机拍照的人
也都被抓了起来
直到1978年平反
当时拍的照片才以影展的形式被公开
《团结起来到明天》 吴鹏 / 摄
解海龙去看四五影展
第一次被纪实摄影的力量震撼到了
回家后,他几天睡不着觉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无论如何都要买个相机,
我也要拍这么好的照片!
那之后,他就天天寻思着攒钱买相机
1979年,第一次涨了工资
每个月涨7块钱,一次性发下来一年的钱
他突然有了一笔80元的“巨款”
妻子寻思着用这钱给他买一件大衣
解海龙却说:
“你看咱孩子现在才几个月,
我从这时候开始给孩子拍照,
一岁、两岁、小学、初中,护发精油
等他长大了咱给他出一本画册,
多有纪念意义!”
妻子一听,问道:“那我呢?”
解海龙:“那,那,那当然也给你拍!
你现在二十多,
我拍到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
妻子又一听:“那成!”
就这样“连哄带骗”
人生第一台相机到手了——
海鸥牌的,87块5毛钱
NO.2
获奖专业户
相机有了
解海龙又买回来一堆教摄影的书学习
并且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
每个月至少要发表3张作品!
到1984年,他已经拿下了
三个全国摄影大赛的一等奖
到1989年,获奖作品就有400多幅了
其中100多幅还是国家级的
得的奖多了
解海龙总结出一个套路:
要想在报纸上发表,
你拍的东西一定要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鲜花啊,生活美好啊,妇女儿童这些
用今天的话来说
就是一定要主旋律,正能量!
《新学期》 1982年9月,北京市崇文区法华寺小学,孩子们高兴地领到了新课本
那几年,因为得奖多
解海龙听到的都是溢美之词
直到遇见一位部队转业的摄影老师刘加瑞
老师看了他的作品后,直言不讳地说:
你拍的这个片子有点浅,不深。
即便是赞扬一个事,
你也不要这么肤浅地去表现,
藏则深,露则浅。
比如说我要拍你,
直接这么拍,
和我在镜子里反光出来你的影子都不一样。
令人喜的片子不如令人思。
摄影有歌颂的,
但它更大的作用是传播、记录,
更多是传递一种信息,
给人一种感染,一种思考。
一席话彻底击中了解海龙
事后,他翻阅了世界上经典的战争摄影
再反观自己拍的,只想说两个字:
甜俗
解海龙迷茫了——
“摄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他要去寻找一个答案
NO.3
“什么是摄影赵群学?”
1987年,这个答案浮现了
这一年袁连芳,解海龙去了两个地方
一个是广西融水
他本来是去拍少数民族过节的
偶然听到广播,说那里的基础教育非常薄弱
解海龙一下子敏感了起来
既然薄弱,我就去看看怎么个薄弱
于是走了80多公里,去了一个寨子
进到寨子的学校里
听到一个教室传来朗朗的书声
慢慢推开门
一眼看到一个女老师
背着一个孩子正在上课
解海龙一下子激动了
立刻换了个广角镜头抓拍下这一幕
后来,解海龙打听到
女老师名叫戴红英鸡毛信观后感,28岁
有两个孩子
大的2岁,拿绳子拴在家里不让跑远
小的5个月,就背着上课
在南方,很多女人都这样
要照顾孩子又要干活
所以到哪里都把孩子背着
教书也是希腊小光头,干农活也是
另一张照片是在唐山拍的
1987年大树妈妈儿歌,潘南奎唐山大地震恢复后
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伤残运动会
来了很多大地震后的伤残运动员
解海龙在入场式上
看到一个没有腿的小伙子
用膝盖在走路
还挥动着帽子向看台上的人致意
那种精气神一下子抓住了他
解海龙拍下这一幕,为之命名为
“雄壮的入场式”
广西女老师和唐山运动员的照片
后来都拿了全国的一等奖
但是这一次
大家对解海龙的评价不太一样了
“有深度了!”朋友们都说
他总结了很久
终于明白了老师对他说的话——
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
好的摄影作品会提出问题
会让人迫切想知道照片背后的故事
尤其是想知道这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将来会怎样罗拉·迈特拉?
最好的摄影作品
会推动社会去解决问题
那一刻,解海龙开始向往当一名记者
NO.4
很多照片
他都是一边拍,一边哭
1990年代
北京的发展正轰轰烈烈
解海龙却做了一个决定:
要去拍中国农村!
他向文化馆馆长请假
说想去农村调研一年,课题都想好了:
中国农村20世纪末叶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馆长:想法不错,经费怎么办?
解海龙:经费我自理!
馆长想了想谦王煞妃,大笔一挥就批了
1991年4月,解海龙上路了
太行山、大别山、沂蒙山
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哪里穷就往哪里钻
吃饭买一毛钱的饼,一毛钱的鸡蛋汤
一顿饭两毛钱搞定
晚上就找老乡家寄宿
运气好能搭到拖拉机或驴车
运气不好只能靠腿,一天走几十公里是常事
一年下来邓州信息港,他跑了12个省
28个国家级贫困县
去寻访那些最渴望知识最需要帮助的孩子
解海龙为自己拍的一系列照片
定了个主题——“我要上学”
每到一个地方
他就跟着当地的小孩
一起去上学
▲ 2007年9月鬼怪公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库依乡,上学路上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羊丈村,扛着桌凳去上学的孩子们
到了学校后
再去“参观”他们的教室
如果不是亲见,解海龙做梦都想不到
“教室”还能是这个样子——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杜家庄村,由于雨后教室坍塌,孩子们只能借村民的窑洞上课,棺材便成了课桌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天星村,这是一个条件极差的民办教学点,尽管如此,有些孩子还要走上10多里山路才能来此上学
▲1993年12月,四川省旺苍县大两乡向阳小学四处透风的课堂
▲1991年5月,山东省平邑县西点村小学,村民们集资翻盖了教室,但再也无力为孩子们购置课桌了
▲1991年4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新视通,一场春雨教室便一片泥泞,孩子们仍在这泥水里继续上课
▲1992年2月,甘肃省渭源县聂家山小学,一场暴雨摧毁了教室,孩子们眼睁睁地盼着能有一间屋子让他们再上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南岩头村,“磨盘小学”的全校师生。
很多照片
解海龙都是一边拍,一边哭的
冲洗出来的时候
还要再看哭一遍
▲1993年10月包杨,贵州省水城县保华乡东升村,12岁的李成妹没有上过一天学,无论刮风下雨她都要去山里砍柴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保华乡东升村,随母亲到集上卖口粮的孩子
▲1994年4月,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路哈啰僵尸,只得3分2厘工钱忆恒创源。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为了能缴上每年仅60元的学费,只好上山打柴
▲1991年9月,贵州省水城县金盆乡新发村,辛家军、辛家友兄弟俩父亲病逝双双失学,随母亲过着艰辛的日子
虽然条件艰苦
但是孩子们热爱读书的画面
又常常令他感动
▲1991年5月,山东省沂南县黄山坡乡,沂蒙山区遍地是石板,这是孩子们读书的主要文具之一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蛭玛小学油客网,校舍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学生们只好露天上课
▲1992年9月,四川省望苍县大两乡向阳小学,石板搭成的教室,四面透风,冬天孩子们也只能在这种环境里上课
▲1991年9月,陕西省佳县贺家岩村小学,遇到阴天,教室里便很昏暗,学生们就在室外上课
▲1993年2月,河北省完县杨家台小学,孩子们在雪地里晨读
1991年4月
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小学
解海龙来到一年级教室
想拍一张“上课聚精会神”的孩子
一抬头,一双大眼睛陡然映入眼帘
一下子让他的心揪了一下
解海龙毫不犹豫按下了快门
这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大眼睛”
1992年
解海龙把这一系列“我要上学”的照片
交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
“希望工程”项目
“大眼睛”那直勾勾盯着人看的眼神
几乎打动了青基会所有人
一致被选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靠着这一组照片
“希望工程”一炮打响
照片发表后第8个月
捐款已达到一个亿
各大媒体都整版整版地发表解海龙的作品
邓小平亲自题词
影展从国内各大城市
一直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
1992年,《希望工程》摄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观众们纷纷捐款
1994年
希望工程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大型义演
解海龙的56张照片
同一天在人民大会堂展出
他也因此成为在人民大会堂
举办纪实摄影展的第一人
“大眼睛”这张照片也注册了专利
一度贴满全国大街小巷
几乎成为20世纪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品
2006年,在华辰秋季拍卖会
中国第一个影像艺术拍卖专场上
“大眼睛”以30.8万元
创下专场的最高成交价格
这笔钱,解海龙全部捐出
在西藏捐建了一座新的希望小学
长大后的苏明娟和“大眼睛”
截至2016年底
希望工程总计接受捐款129.5亿元
资助学生553.6万名
盖起19388所希望小学
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失学救助项目
并最终推动了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006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库依乡中心学校,孩子们盼望早一天在新建成的学校上课。
当初,这些照片公开的时候
也有不少批评声
有人说他拍的东西非穷即苦
都是社会阴暗面,影响国家形象
解海龙每次听到这种声音
都会特别激愤:
孩子连学都上不了了稻草芭比,还要那个面子干啥?
在他心中,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
如果亲眼见过这些孩子的生活
就绝不可能坐视不管
NO.5
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
他们的缘分
1992年,解海龙进入《中国青年报》
如愿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
做记者的10年里
张家口大地震、阿尔山大火、98抗洪
他都第一时间冲到第一线
更被评为“全国十大青年摄影记者”
他一直没有停止希望工程的拍摄
每隔5年,都会回访一次曾经拍过的孩子
1996年,他回访一所河南的小学时
看到一个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的女孩
解海龙走过去询问,女孩竟哭了起来:
叔叔,我再过几天就要辍学了,
家里没钱,没法再读书了。
解海龙问了她的名字,和她拉勾
约定一定会让她把书读下去
回到北京后,他立刻联系人帮助这个女孩
女孩名叫范明珠
后来一直读到了美国芝加哥的博士后
2000年同治重宝,解海龙在湖北
遇到了一个叫落落的小男孩
因为先天唇腭裂,落落被父母遗弃了
后来被一位60多岁的婆婆收养
一个唇腭裂孩子
如果到了七八岁还没有接受手术
最佳治疗时机就错过了
解海龙辗转帮落落联系了慈善机构和医院
很快为他安排了手术
后来,他为落落拍下一组照片
名为《落落的微笑》
这组照片在人民大会堂展出后
被来访中国的老布什总统知道了
于是特意去看望了落落
当时老布什单膝跪地
解海龙为他们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当年哈拉湖,和大眼睛一起
作为希望工程第一批公益宣传照片的
还有两个男孩
“小光头”和“大鼻涕”
“小光头”,大名张天义
后来从盐城工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
成为一名企业的技术骨干
“大鼻涕”胡善辉
后来成为了一名军人
2005年5月
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
在北京相逢了
在北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院内
他们和解海龙也久别重逢了
26年来
解海龙和许多孩子都保持着联系
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尤其是对大眼睛苏明娟
一直像父亲一样关爱
因为希望工程
苏明娟突然成为了“名人”
这对她其实造成了很多压力
解海龙一直在耐心引导她
2005年
苏明娟从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金融专业毕业后
一度非常困惑,当时她想:
是大眼睛和希望工程成就了我你鼓舞了我,
我毕业后是否应该去帮希望工程工作,
为更多的孩子呼吁呢?
最后,解海龙对她说:
孩子,感恩不一定要把做善事当成工作。
我当初在文化馆,后来当记者,
不是也能做善事吗?
他鼓励苏明娟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也是在他的建议下
苏明娟选择了去银行做自己专业的工作
后来,苏明娟成家生子
孩子出生的时候
解海龙的太太还特地给她包了红包
如今,苏明娟也经常做公益
每年都会资助别的孩子
成功完成了从受助者到捐助者的转变
苏明娟幸福的一家
曾经在一次节目中
白岩松问解海龙和苏明娟
“你们俩人是谁改变了谁神剑魔刀?”
苏明娟说:我和叔叔都改变了。
解海龙却说:她把我改变了。
在解海龙心中
如果不是大眼睛和这些孩子
他可能不会走上纪实摄影的道路
20多年过去了
他庆幸他拍下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他们没有把一个城里的孩子弄过来
穿一件破衣服,喷一点眼泪
喊我要上学
他说:纪实就是纪实。
用影像去纪录一个时代
用影像去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是他作为一个纪实摄影师最崇高的使命!
本文经解海龙老师授权后发布,图片版权归摄影作者所有。
编辑:周文超
来源:益美传媒(ID:yeemedia),已获授权转载,其它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授权。
还记得这张照片中的“大眼睛”女孩吗?
最近,她当选团省委副书记了!
1991年,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全国人都记住了
这个8岁的安徽女孩苏明娟
和这双清澈黑亮、充满渴望的眼睛
她可能是中国最特殊的“名人”
这26年来,她上了大学,进了银行上班
结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
生命中每一次重大的时刻
都会吸引全社会的关注
今年12月15日
在共青团安徽省第十四次代表会议上
34岁的她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再次走进我们的视线
她的命运因为一张照片而改变
但少有人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的摄影师
一个在中国公益摄影和纪实摄影界
如雷贯耳、备受敬重的男人
26年前,正是他的眼睛
发现了“大眼睛”
作为希望工程背后的摄影师
他改变的何止是一个女孩的命运
更是553.6万中国孩子的命运
他的名字叫——
解海龙
从1991年起
为了替农村孩子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解海龙走遍了中国26个省128个贫困县
拍摄了上万张珍贵的照片
行程2万多公里,堪比红军长征
但是,他拍摄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救助,
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建起了希望小学!
当20世纪末叶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轰轰烈烈
人人都忙于歌功颂德时
他是第一批将目光投向中国农村的人
并用影像的力量推动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他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更是一个时代的良心!
NO.1
人生的第一部相机
1951年,解海龙出生于河北
17岁参军,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
20岁,分配回北京工作
1984年,进入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宣传部工作
解海龙真正迷上摄影
是因为“四五影展”
1976年1月,周总理去世
因为“四人帮”压制群众悼念周恩来
清明前后
上百万学生和群众自发聚集到天安门
献花篮、贴传单、作诗词
进行悼念活动
这就是著名的“四五运动”
事后,一批群众被捕
那个年代有相机的人还很少
几个拿着相机拍照的人
也都被抓了起来
直到1978年平反
当时拍的照片才以影展的形式被公开
《团结起来到明天》 吴鹏 / 摄
解海龙去看四五影展
第一次被纪实摄影的力量震撼到了
回家后,他几天睡不着觉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无论如何都要买个相机,
我也要拍这么好的照片!
那之后,他就天天寻思着攒钱买相机
1979年,第一次涨了工资
每个月涨7块钱,一次性发下来一年的钱
他突然有了一笔80元的“巨款”
妻子寻思着用这钱给他买一件大衣
解海龙却说:
“你看咱孩子现在才几个月,
我从这时候开始给孩子拍照,
一岁、两岁、小学、初中,护发精油
等他长大了咱给他出一本画册,
多有纪念意义!”
妻子一听,问道:“那我呢?”
解海龙:“那,那,那当然也给你拍!
你现在二十多,
我拍到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
妻子又一听:“那成!”
就这样“连哄带骗”
人生第一台相机到手了——
海鸥牌的,87块5毛钱
NO.2
获奖专业户
相机有了
解海龙又买回来一堆教摄影的书学习
并且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
每个月至少要发表3张作品!
到1984年,他已经拿下了
三个全国摄影大赛的一等奖
到1989年,获奖作品就有400多幅了
其中100多幅还是国家级的
得的奖多了
解海龙总结出一个套路:
要想在报纸上发表,
你拍的东西一定要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鲜花啊,生活美好啊,妇女儿童这些
用今天的话来说
就是一定要主旋律,正能量!
《新学期》 1982年9月,北京市崇文区法华寺小学,孩子们高兴地领到了新课本
那几年,因为得奖多
解海龙听到的都是溢美之词
直到遇见一位部队转业的摄影老师刘加瑞
老师看了他的作品后,直言不讳地说:
你拍的这个片子有点浅,不深。
即便是赞扬一个事,
你也不要这么肤浅地去表现,
藏则深,露则浅。
比如说我要拍你,
直接这么拍,
和我在镜子里反光出来你的影子都不一样。
令人喜的片子不如令人思。
摄影有歌颂的,
但它更大的作用是传播、记录,
更多是传递一种信息,
给人一种感染,一种思考。
一席话彻底击中了解海龙
事后,他翻阅了世界上经典的战争摄影
再反观自己拍的,只想说两个字:
甜俗
解海龙迷茫了——
“摄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他要去寻找一个答案
NO.3
“什么是摄影赵群学?”
1987年,这个答案浮现了
这一年袁连芳,解海龙去了两个地方
一个是广西融水
他本来是去拍少数民族过节的
偶然听到广播,说那里的基础教育非常薄弱
解海龙一下子敏感了起来
既然薄弱,我就去看看怎么个薄弱
于是走了80多公里,去了一个寨子
进到寨子的学校里
听到一个教室传来朗朗的书声
慢慢推开门
一眼看到一个女老师
背着一个孩子正在上课
解海龙一下子激动了
立刻换了个广角镜头抓拍下这一幕
后来,解海龙打听到
女老师名叫戴红英鸡毛信观后感,28岁
有两个孩子
大的2岁,拿绳子拴在家里不让跑远
小的5个月,就背着上课
在南方,很多女人都这样
要照顾孩子又要干活
所以到哪里都把孩子背着
教书也是希腊小光头,干农活也是
另一张照片是在唐山拍的
1987年大树妈妈儿歌,潘南奎唐山大地震恢复后
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伤残运动会
来了很多大地震后的伤残运动员
解海龙在入场式上
看到一个没有腿的小伙子
用膝盖在走路
还挥动着帽子向看台上的人致意
那种精气神一下子抓住了他
解海龙拍下这一幕,为之命名为
“雄壮的入场式”
广西女老师和唐山运动员的照片
后来都拿了全国的一等奖
但是这一次
大家对解海龙的评价不太一样了
“有深度了!”朋友们都说
他总结了很久
终于明白了老师对他说的话——
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
好的摄影作品会提出问题
会让人迫切想知道照片背后的故事
尤其是想知道这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将来会怎样罗拉·迈特拉?
最好的摄影作品
会推动社会去解决问题
那一刻,解海龙开始向往当一名记者
NO.4
很多照片
他都是一边拍,一边哭
1990年代
北京的发展正轰轰烈烈
解海龙却做了一个决定:
要去拍中国农村!
他向文化馆馆长请假
说想去农村调研一年,课题都想好了:
中国农村20世纪末叶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馆长:想法不错,经费怎么办?
解海龙:经费我自理!
馆长想了想谦王煞妃,大笔一挥就批了
1991年4月,解海龙上路了
太行山、大别山、沂蒙山
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哪里穷就往哪里钻
吃饭买一毛钱的饼,一毛钱的鸡蛋汤
一顿饭两毛钱搞定
晚上就找老乡家寄宿
运气好能搭到拖拉机或驴车
运气不好只能靠腿,一天走几十公里是常事
一年下来邓州信息港,他跑了12个省
28个国家级贫困县
去寻访那些最渴望知识最需要帮助的孩子
解海龙为自己拍的一系列照片
定了个主题——“我要上学”
每到一个地方
他就跟着当地的小孩
一起去上学
▲ 2007年9月鬼怪公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库依乡,上学路上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羊丈村,扛着桌凳去上学的孩子们
到了学校后
再去“参观”他们的教室
如果不是亲见,解海龙做梦都想不到
“教室”还能是这个样子——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杜家庄村,由于雨后教室坍塌,孩子们只能借村民的窑洞上课,棺材便成了课桌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花嘎乡天星村,这是一个条件极差的民办教学点,尽管如此,有些孩子还要走上10多里山路才能来此上学
▲1993年12月,四川省旺苍县大两乡向阳小学四处透风的课堂
▲1991年5月,山东省平邑县西点村小学,村民们集资翻盖了教室,但再也无力为孩子们购置课桌了
▲1991年4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新视通,一场春雨教室便一片泥泞,孩子们仍在这泥水里继续上课
▲1992年2月,甘肃省渭源县聂家山小学,一场暴雨摧毁了教室,孩子们眼睁睁地盼着能有一间屋子让他们再上课
▲1992年3月,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南岩头村,“磨盘小学”的全校师生。
很多照片
解海龙都是一边拍,一边哭的
冲洗出来的时候
还要再看哭一遍
▲1993年10月包杨,贵州省水城县保华乡东升村,12岁的李成妹没有上过一天学,无论刮风下雨她都要去山里砍柴
▲1993年10月,贵州省水城县保华乡东升村,随母亲到集上卖口粮的孩子
▲1994年4月,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路哈啰僵尸,只得3分2厘工钱忆恒创源。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为了能缴上每年仅60元的学费,只好上山打柴
▲1991年9月,贵州省水城县金盆乡新发村,辛家军、辛家友兄弟俩父亲病逝双双失学,随母亲过着艰辛的日子
虽然条件艰苦
但是孩子们热爱读书的画面
又常常令他感动
▲1991年5月,山东省沂南县黄山坡乡,沂蒙山区遍地是石板,这是孩子们读书的主要文具之一
▲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哩村蛭玛小学油客网,校舍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学生们只好露天上课
▲1992年9月,四川省望苍县大两乡向阳小学,石板搭成的教室,四面透风,冬天孩子们也只能在这种环境里上课
▲1991年9月,陕西省佳县贺家岩村小学,遇到阴天,教室里便很昏暗,学生们就在室外上课
▲1993年2月,河北省完县杨家台小学,孩子们在雪地里晨读
1991年4月
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小学
解海龙来到一年级教室
想拍一张“上课聚精会神”的孩子
一抬头,一双大眼睛陡然映入眼帘
一下子让他的心揪了一下
解海龙毫不犹豫按下了快门
这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大眼睛”
1992年
解海龙把这一系列“我要上学”的照片
交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
“希望工程”项目
“大眼睛”那直勾勾盯着人看的眼神
几乎打动了青基会所有人
一致被选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靠着这一组照片
“希望工程”一炮打响
照片发表后第8个月
捐款已达到一个亿
各大媒体都整版整版地发表解海龙的作品
邓小平亲自题词
影展从国内各大城市
一直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
1992年,《希望工程》摄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观众们纷纷捐款
1994年
希望工程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大型义演
解海龙的56张照片
同一天在人民大会堂展出
他也因此成为在人民大会堂
举办纪实摄影展的第一人
“大眼睛”这张照片也注册了专利
一度贴满全国大街小巷
几乎成为20世纪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品
2006年,在华辰秋季拍卖会
中国第一个影像艺术拍卖专场上
“大眼睛”以30.8万元
创下专场的最高成交价格
这笔钱,解海龙全部捐出
在西藏捐建了一座新的希望小学
长大后的苏明娟和“大眼睛”
截至2016年底
希望工程总计接受捐款129.5亿元
资助学生553.6万名
盖起19388所希望小学
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失学救助项目
并最终推动了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006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库依乡中心学校,孩子们盼望早一天在新建成的学校上课。
当初,这些照片公开的时候
也有不少批评声
有人说他拍的东西非穷即苦
都是社会阴暗面,影响国家形象
解海龙每次听到这种声音
都会特别激愤:
孩子连学都上不了了稻草芭比,还要那个面子干啥?
在他心中,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
如果亲眼见过这些孩子的生活
就绝不可能坐视不管
NO.5
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
他们的缘分
1992年,解海龙进入《中国青年报》
如愿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
做记者的10年里
张家口大地震、阿尔山大火、98抗洪
他都第一时间冲到第一线
更被评为“全国十大青年摄影记者”
他一直没有停止希望工程的拍摄
每隔5年,都会回访一次曾经拍过的孩子
1996年,他回访一所河南的小学时
看到一个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的女孩
解海龙走过去询问,女孩竟哭了起来:
叔叔,我再过几天就要辍学了,
家里没钱,没法再读书了。
解海龙问了她的名字,和她拉勾
约定一定会让她把书读下去
回到北京后,他立刻联系人帮助这个女孩
女孩名叫范明珠
后来一直读到了美国芝加哥的博士后
2000年同治重宝,解海龙在湖北
遇到了一个叫落落的小男孩
因为先天唇腭裂,落落被父母遗弃了
后来被一位60多岁的婆婆收养
一个唇腭裂孩子
如果到了七八岁还没有接受手术
最佳治疗时机就错过了
解海龙辗转帮落落联系了慈善机构和医院
很快为他安排了手术
后来,他为落落拍下一组照片
名为《落落的微笑》
这组照片在人民大会堂展出后
被来访中国的老布什总统知道了
于是特意去看望了落落
当时老布什单膝跪地
解海龙为他们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当年哈拉湖,和大眼睛一起
作为希望工程第一批公益宣传照片的
还有两个男孩
“小光头”和“大鼻涕”
“小光头”,大名张天义
后来从盐城工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
成为一名企业的技术骨干
“大鼻涕”胡善辉
后来成为了一名军人
2005年5月
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
在北京相逢了
在北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院内
他们和解海龙也久别重逢了
26年来
解海龙和许多孩子都保持着联系
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尤其是对大眼睛苏明娟
一直像父亲一样关爱
因为希望工程
苏明娟突然成为了“名人”
这对她其实造成了很多压力
解海龙一直在耐心引导她
2005年
苏明娟从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金融专业毕业后
一度非常困惑,当时她想:
是大眼睛和希望工程成就了我你鼓舞了我,
我毕业后是否应该去帮希望工程工作,
为更多的孩子呼吁呢?
最后,解海龙对她说:
孩子,感恩不一定要把做善事当成工作。
我当初在文化馆,后来当记者,
不是也能做善事吗?
他鼓励苏明娟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也是在他的建议下
苏明娟选择了去银行做自己专业的工作
后来,苏明娟成家生子
孩子出生的时候
解海龙的太太还特地给她包了红包
如今,苏明娟也经常做公益
每年都会资助别的孩子
成功完成了从受助者到捐助者的转变
苏明娟幸福的一家
曾经在一次节目中
白岩松问解海龙和苏明娟
“你们俩人是谁改变了谁神剑魔刀?”
苏明娟说:我和叔叔都改变了。
解海龙却说:她把我改变了。
在解海龙心中
如果不是大眼睛和这些孩子
他可能不会走上纪实摄影的道路
20多年过去了
他庆幸他拍下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他们没有把一个城里的孩子弄过来
穿一件破衣服,喷一点眼泪
喊我要上学
他说:纪实就是纪实。
用影像去纪录一个时代
用影像去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是他作为一个纪实摄影师最崇高的使命!
本文经解海龙老师授权后发布,图片版权归摄影作者所有。
编辑:周文超